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若干问题研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内的民主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一是党员的民主意识得到了显著的增强。经历了“十年浩劫”,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一样深切的感受到了党内民主的极端重要性,只有坚持党内民主才能避免走向极端。民主不能保证出最优的结果,但可以避免最差的境遇。在全球民主运动的影响下,党员的民主意识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二是民主作风建设明显改善。在全国上下,作风民主、办事公开、觉得透明、高效务实已在全党蔚然成风,我们不仅保持了党的优良传统,而且党群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密切,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三是民主制度建设明显加强。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要走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制度来加强党的建设的新路子。这标志着强化党的制度建设对于改进党的作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开创了党的制度建设的新局面。2004年,中共中央又颁布了《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加建》、《党的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对下一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拟任人选藉推荐人选表决办法》、《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等六个文件,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信这些制度的及时出台和严格执行,必将有力提动党内民主制度建设跃上新台阶。
一、目前基层党内民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危害
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还相当严重,比如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突出表现在:
1、基层组织党员干部由于文化素质不搞、观念落后等多种因素影响总体上民主观念仍然比较单薄,基层组织党内民主气氛不浓厚,“官本位”意识根深蒂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党内民主的开展。
2、在基层组织中官僚主义、家长制、一言堂、“一把手说了算”现象比较严重,在基层组织中特别严重,甚至造成基层党内民主不存、个人独断专行,长期积累起来,造成了基层主要领导干部严重脱离群众,对群众的疾苦不闻不问、态度冷漠,同时也是基层主要领导干部权利失去监督和控制,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腐败现象的产生,造成党群关系紧张。
3、党的民主制度建设虽然得到了明显加强,但基层党组织内部仍然存在问题,制度建设跟不上时代的民主的发展和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一是基层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如惩罚性措施多;但惩处力度不够,预防性措施不少;但措施严密度不够。这些措施大都是着眼于局部和治标,缺乏全局的眼光和辩证的思考,往往只是对症下药,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这些基层党内民主制度的通病在某种程度上放大了“漏洞”,使某些党员干部有了可乘之机。二是党内民主制度大都没有被有力地执行,只是流于形式。基层党内民主制度缺乏应有的威慑力,或者在执行中随意性太大,而这些制度随意性大的原因也是由于制度约束不了主要领导,因此出现了基层主要领导干部凌驾于基层民主制度之上,而基层民主制度可以为主要领导干部随意歪曲的
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若干问题研究
本文2011-04-13 15:31:42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88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