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在2011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是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xx同志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市面临的经济形势,对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作了全面部署,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扎扎实实地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回顾2010年的经济工作,坚定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去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严格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成功应对特大洪涝灾害袭击,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90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5亿元,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50元,增长1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885元,增长10.5%。
(一)产业支撑能力得到提升。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全市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5亿元、增长26%。完成工业技改投入172亿元、增长43%。4个县级园区纳入全省“1525”工程培育园区。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明显。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现代畜牧业提质扩面,粮食总产量达到299万吨,实现连续4年增长;畜禽养殖小区达到654个,实现肉类总产量73.2万吨。认真落实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物流园区和商贸市场建设,新开工各类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22个,销售额上亿元的商品市场达到11个。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1亿元,增长17%。
(二)投资消费拉动作用增强。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不动摇,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力搞好资金平衡。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增长10%。12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0亿元,占年度计划107%。积极破解项目建设瓶颈制约。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预计全市金融机构新增贷款64亿元,增长22.5%。认真落实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效果持续显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0亿元,增长18%。强化价格监测和价格预警,预计全年cpi为2.5%左右。
(三)城乡发展条件逐步改善。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全年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65亿元,在建高速公路里程308公里。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宣汉白岩滩水库开工建设,渠县刘家拱桥、万源寨子河水库建设加快推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农建资金28.3亿元,启动建设7个新农村示范片,覆盖48个乡镇175个村,解决30.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农村公路3463.8公里。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心城区、各县城和一批重点小城镇加快建设,预计全市城镇化率达34.1%。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认真实施环境优美示范工程,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通过技术核查。
(四)改革开放取得明显成效。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积极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争取天然气优惠气价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融入重庆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与东南沿海和秦巴地区的合作交流不断加强,与国内大公司大集团成功实施了一批战略性合作项目。西博会上成功签约312.2亿元,居全省第6位。与重庆达成11个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和总投资107亿元的投资合作协议,居省内第1位。全年开展经贸洽谈和投资促进活动171次,累计引进资金275亿元,增长22.9%,居全省第四位。
(五)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扎实推进就业促进、扶贫解困、百姓安居等“九项民生工程”,全年投入民生工程资金33.1亿元。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3.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实现再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低保月均补差(助)分别提高到167元、64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3191户。大力开展抗灾自救和灾后恢复重建,全市2.3万倒房户都能在春节前搬进新居。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科学应对、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凝聚着全市上下的心血和智慧。在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更加坚定了全市上下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更加锤炼了广大干部群众赶超跨越的斗志和豪情。
二、明确2011年目标任务,着力抢抓机遇、突出重点抓好今年经济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开局之年,经济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极其复杂。世界经济经历金融危机后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新兴产业还正处于孕育阶段,新的经济秩序和格局正在构建之中,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经济正处于稳步上升期,但同时我们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少,特别是通胀预期增强,社会管理中的一些矛盾比较突出。全省经济保持较快发展,但也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发展竞争加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等压力和挑战。我市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发展条件不断改善,统筹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具备了加快发展提升的基础,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两难”问题明显增多,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压力增大,面临着经济结构偏重的转型之“忧”、基础滞后瓶颈难破之“忧”、连续五年高位增长后投资乏力之“忧”、通胀预期增大之“忧”和民生持续改善之“忧”的严峻考验。
综观国际国内形势,统揽全市发展大局,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增强压力中激发动力,在破解难题中把握机遇,在应对挑战中爬坡上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我们要正确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加快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关系,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继续强化“投资拉动、产业支撑”,把工作重心放在“促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上,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综合考虑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奋斗目标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奋斗目标25%;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奋斗目标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奋斗目标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明年经济增长速度定为13%,是我们的确保目标,在此基础上我们自加压力、高位求进提出了15%的奋斗目标,通过努力我们也是完全能够实现的。之所以留有一定余地,主要是为了引导各方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在科学发展轨道上实现跨越发展。
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们必须要与中央精神和省委确定的工作基调保持高度一致,超前谋划,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目标任务。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保持投资持续稳定增长。我市目前仍属于投资拉动型经济。要继续坚持把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强化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确保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力争20%。
一要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要大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开展“交通重点项目集中建设攻坚年”活动,确保达陕高速度xx境内段年内通车,加快达巴铁路、达万高速、达巴高速、南大梁高速公路和城万快速通道建设,启动xx港、渠县港改造建设,加强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白岩滩、刘家拱桥水库建设,开工建设寨子河水库,启动宝明大型灌区、土溪口、鲜家湾、黄桷湾水库前期工作。大力加强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川东北高含硫气田开发、瓮福磷硫化工、达钢技改扩能等78个产业项目建设进度,推进清洁能源汽车等40个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民生项目建设。继续实施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加大“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投入,完成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西迁,启动市中心医院住院部、通川区和开江县人民医院、万源市中医院改扩建,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0个,改扩建中小学校舍21.35万平方米。
二要做深做细项目工作。项目工作要早谋划、早准备。预计去年在建项目有222.3亿元的剩余工作量结转到今年。从中央重点保续建的情况看,应该说这方面的难度不大,重点和难点在新开工项目。当前全市各级项目储备达到了810个,投资规模超过了4600亿元,虽然有了相当的基础,但仍需要加大项目工作力度。要搞好项目对接。加强与中央投资政策的对接,国家支持鼓励的项目要多报批多争取,严格控制的项目要少报,明令禁止的项目不报。同时,加强与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特别是各专项规划的衔接,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规划。要做好前期工作。今年,项目储备主要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建设。储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围绕洲河和巴河的梯级开发等水利项目、新规划建设的18条高速公路等交通项目和大城市建设项目。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去发现项目、包装项目,利用好我们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精心谋划包装储备一批以天然气作燃料或辅助燃料的项目。要加大财政对项目前期工作的保障力度,支持把项目前期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特别是要把要件准备充分,加强预汇报、预衔接,提高项目审批的成功率。要加快审批进度。继续推进并联审批、建立绿色通道等,缩短项目审批时间,争取早立项早开工。
三要高度重视资金筹措。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后,国家通过加息和连续几次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来紧缩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我们要继续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千方百计搞好资金平衡。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启动实施成渝经济区规划等政策,抓住中央和省全面启动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机遇,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笼子”和“盘子”,争取更多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二是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一般预算、基金预算、国家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等政府性资金整合力度,严格控制购车等行政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集中力量落实重大项目地方配套资金,项目工作前期经费财政资金要予以重点保障,项目包装质量。三是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加强和规范投融资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市投资公司、xx发展公司、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等投融资平台作用,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四是扩大民间投资,继续把激活民间投资作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降低民间投资的门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bot、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方式筹措项目建设资金。
(二)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进一步强化产业支撑。
一要大力发展工业。一是培育壮大工业企业。加快培育以瓮福磷硫化工、香港玖源、汇鑫能源等为重点的化工企业,以达竹煤电、华莹山电厂等为重点的煤电企业,以达钢集团等为重点的冶金企业,以云内汽车、川环科技、川东电缆等为重点的汽车机电企业,以海螺水泥、华新水泥等为重点的建材企业,以玉竹麻业、顺鑫鹏程等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中石油、中石化加快天然气开发。二是加快发展传统优势产业。抓住国家节能减排硬约束要求,加快推进冶金、化工、医药、机电、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
市长在2011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2011-02-06 12:23:47发表“动员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86150.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