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某县留守学生的调查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12-28浏览:2994下载215次收藏

自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后,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今天的孩子就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如果这批留守学生没有教育好,将会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产生重要影响。日前,我们采取与师生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我县“留守学生”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2008—2009学年计划我县共有学生43590人,其中双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达17436人,占学生总数40%,加上父亲或母亲外出务工的学生10025人,共占学生总数的63%,根据调查统计显示: 
 (一)留守学生自身情况 
     1、学业情况不理想。80%左右学生成绩位于班级中下游,有些学生平均成绩约40分,单科成绩个位数不乏其人。 
     2、双休日期间,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大部分时间玩耍,看电视,进游戏厅,学习和参加家务劳动时间很少。
     3、违纪现象比较严重。迟到、旷课、打架、小偷小摸时常发生,少数学生还抽烟饮酒。
     4、人际关系紧张。留守学生中存在拉帮结派的现象,部分学生好出风头,讲哥儿们义气,遇到纠纷,不通过正当途径解决,自行武力解决。部分学生(尤其女生)性格孤僻,平日沉默寡言,易怒、好哭,难以沟通,自我心理封闭,不合群,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当然,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优秀留守学生,他们学习自觉刻苦,成绩优异,热爱集体,人际关系好,心理健康,但毕竟是凤毛麟角,所占比例太小。
(二)留守学生与外出务工父母
     1、调查显示: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我县留守学生的比例占学生数63%,其中父亲单独外出占总数20%,母亲单独外出占4%,双亲全部外出占40%。
     2、尽管现在交通越来越便利,但留守学生与父母相聚的次数较以往没有明显增加,一般是一年一次,甚至两年一次或更长。见面的间隔时间也很长。
     3、一般留守学生能经常接听到父母的电话,但父母电话中关心的话题主要是:①学习成绩怎样;②是否有钱用。进行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的很少。
     4、平常家长邮寄给学生的90%是钱,学习用品很少,约占2%,其它主要是衣物等。
     5、80%以上学生非常想念自己父母,给父母的一句真心话,绝大多数提到”思念”二字。3%左右的学生觉得父母在不在身边无所谓,原因是婴儿时父母就不在身边,没有感情基础。
(三)留守学生与监护人
     1、监护情况:17%左右的学生的母亲没有外出务工,这部分学生由母亲监护他们的生活、学习,并负责与学校联系、沟通。留守孩子中70%以上是由祖父母照看,9%由亲戚照管。也有少数留守孩子或其祖父母去世或其祖父母不愿照管,而没有人监护,这一部分留守学生是大孩子带小孩子,或者自己照顾自己,这种情况对留守孩子成长极不利。
     2、监护人学历情况:大约20%的祖父读过小学,初中学历不到1%,祖母基本不识字,文盲占大多数;父母大约25%读过高中,40%左右读过初中,其余为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母亲读过高中约5%,初中20%左右。
     3、留守学生与监护人一起生活中,生活愉快约占30%,一般约占60%,不好占10%。
 二、存在的问题
(一)、学业失教 
     留守学生的成绩不理想有多方面原因,主要有: 
     1、自身不努力。  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表现都不认真。课堂上部分学生不带课本,无笔无纸,随便把其它书放在眼前糊弄老师,上课昏昏欲睡,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的大有人在;作业字迹潦草,就像写“天书”,抄袭现象很严重。考试时,态度不端正,对考试根本不当回事,没做完就交卷,填写答案是一蹴而就,根本不看清题目,有的用抓阄来选择答案,考试中还偷吃瓜子等零食,听耳机,在纸上或课桌上信手涂鸦,此情况在中考中也曾出现。 
     2、监护人的文化水平有限。  从监护人学历来看,高中学历的很少,即使那些5%的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母亲,其学识水平也不一定都能够对其子女初中各科进行有效的辅导,英语基本忘光了。祖父母等人更无法对留守孩子在学习上有帮助,他们只照顾孩子吃穿。 
      3、家长的态度影响留守子女的学习。部分家长当着老师的面表示,把孩子送进初中,并不是想他读出个什么名堂,而是因为现在年龄太小,无法外出打工,其读书理由,一方面可以把年龄混大一点,年龄增大自然会懂点事理,另一方面留在学校或多或少总能学习点知识。再者,不进学校自己又不能带在身边,留在社会上更不放心。说白了,这部分家长把学校当托儿所。尽管这部分家长不是大多数,却很有代表性。家长这样的态度,部分留守学生是求之不得,学业也就可想而知。众多教师在对部分留守学生进行学习教育时,经常听到学生说:“父母让我下学期留级”,“读完初中去打工”,“毕业后读中专”,言下之意读书成绩好坏无所谓,反正不读高中。
(二)、心理失衡  
      留守学生心理状况不理想,部分学生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具体表现在: 
     1、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不融洽。时常因一些小事而动嘴,甚至大打出手,不计后果,曾出现同学走路不小心踩了某同学的脚,某同学大动肝火,导致大打出手,两败俱伤。
      2、情绪或情感问题突出。焦虑、紧张、畏缩、逃避、对抗在留守学生中普遍存在,有位语文成绩不错但性格内向的留守学生,曾写信告诉老师,每当作文课讲评来临,她就表现得格外焦虑,手心直冒汗,当老师范读其他同学的作文时,她想到的是自己的作文不知能不能范读,非常紧张,当自己的作文被范读,她又如坐针毡,觉得无数双眼睛在盯着,脸颊通红。
      3、性格怪异。表现在任性、自卑、孤僻,甚至反社会性,有少数留守学生表现出对他人的粗暴、敌视、攻击,对周围环境和社会生活强烈不满,在他们眼中整个社会是灰暗的,这些孩子从不愿意安静,喜欢打斗、破坏。我县某校本学期五年级某班一位留守学生,因看不惯一位家庭较富裕的同学,在寝室或教室常偷偷破坏该同学的财物和学习用品,故意找麻烦。老师找他谈话,他强词夺理表示看不顺眼就要这样做,老师多批评几句,竟众目睽睽之下,脱口而出“老子不要你管”,扬长而去。
      对留守学生心理失衡现象深入调查,不难发现:众多外出务工父母对子女心理健康成长关心不够。尽管,大多数在外务工父母能经常打电话与自己子女联系,但电话中感情交流不够,有的完全忽视了孩子青春期的教育,孩子青春期的困惑无法向最信任的人倾述,出现早恋等现象。电话中父母问得最多的是学习怎样,一定要认真读书的简单说教,其次是钱是否够用,要不要寄钱,似乎以金钱来弥补自己不在孩子身边对其照顾的遗憾,这种认识有偏差。
(三)、行为失范
      留守学生违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反复发生。平日行为散漫,我行我素,部分学生行为怪异,少年老成。学生间交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某县留守学生的调查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