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江西省城镇化发展模式的选择分析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11-23浏览:2703下载269次收藏

摘要:城镇化是今后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中心环节,加快城镇化是加速江西省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2008年江西省城镇化率为41.36%,与全国45.7%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分析江西省城镇化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根据江西省情,借鉴国内三种典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提供江西省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合理选择。   

关键词:江西省  城镇化  发展模式  分析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化为城镇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过程。包括城镇人口数量和比例的增加、城镇数量规模的提高、非农产业的集中、社会结构的全面提升和发展等。近几年江西省的城镇化发展较快,但整体水平和质量偏低,与东部发达省份差距较大,与中部省份比也有一定差距。  

一、江西省城镇化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一)大城市、特大城市偏少、偏小,综合实力有限  

从数量看,2007年全国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83个,江西省只有省会南昌1个,在中部6省中都是排名最末的。从规模看,2007年省会城市非农人口规模,南昌为184万人,而东部广州为773.5万人,中部武汉为660万人。从综合实力看,2007年南昌市国内生产总值969.33亿元、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116.8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819.89亿元、工业总产值946.35亿元,分别列25、29、32、26位。  

(二)小城镇结构单一,基础薄弱。  

全省基本上是“省会城市-地级城市-县级城市-小城镇”的城镇体系,城镇间“大而全”,“小而全”现象严重,城镇功能雷同;城镇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内涵式扩张相对缓慢,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江西省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6.49平方米,列23位;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78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9.21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共厕所4.1座,分别列21、20、20位。  

(三)城市化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差异显著  

以浙赣铁路沿线为界,南、北地域相差无几,城市化水平却相差较大,城市首位度高达3.63。北部人口占62.05% ,城市数占71.43% ,城市人口占82.12% ,镇人口占57.63% ,城市化水平为34.8% ,表明它已经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而南部城市化水平只有23.59% ,仍然处于缓慢发展阶段。  

二、三种可借鉴的国内城镇化发展模式分析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国内城镇化发展模式有很多种,其中以珠三角模式、温州模式、苏南模式最具代表性,也是学界讨论的重点。他们分别代表了以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乡镇企业催生、兴起和带动起来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1、珠三角模式  

珠三角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开放的宏观环境、宽松的政策以及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城镇发展持续30年实现两位数的高速经济增长。然而近几年由于国内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种严重依赖外来资本(尤其是国际资本)和廉价劳动力的发展模式越发碰到了制约的“瓶颈”。四川、河南、湖南等劳务输出大省已经有越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江西省城镇化发展模式的选择分析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