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县级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

栏目:工作计划发布:2010-10-23浏览:3022下载220次收藏

为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浙江省残疾人保障条例》、《xx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实施意见》和省、金华市残联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市残疾人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着眼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的﹑最直接的﹑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完善以“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康复﹑社会保障﹑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维权”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营造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活动,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使残疾人同全市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将残疾人事业纳入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准确掌握全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现状﹑发展差距和突出问题,紧紧抓住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机遇﹑发展潜力,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原则,健全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政府目标管理机制﹑残工委工作协调机制﹑残疾人事业纳入大局机制﹑部门配合与残联主体作用发挥机制以及残疾人工作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水平,确保残疾人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

﹙三﹚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建立健全残疾人服务优先﹑优惠﹑优质政策,统筹和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各施其责,分工协作,共同参与,促进城乡和区域均衡发展,着力构建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全面覆盖,便捷高效。壮大服务队伍,完善服务机构,扩大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切实为残疾人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

三、总体目标

(一)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融入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财政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随经济社会发展逐年增加。残疾人康复网络进一步健全完善,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都能得到康复服务和训练指导;残疾人教育规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健全儿童少年同等水平;残疾人就业状况不断改善,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收入不断增加;残疾人基本实现出行无障碍,残疾人平等参与与社会生活的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完善。推行覆盖全社会的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重点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施行分类施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做到“应保尽保”,适当提高重度残疾托安养补助标准,集中托养机构设施日益完善;贫困残疾人的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进一步创新工作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积极发展残疾人服务业,稳步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提升规范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残疾人服务设施和功能,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基层社区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明显增强,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三)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能力不断提升。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健康有益的残疾人群众性文化活动,公园等公共服务场所免费向残疾人开放;以残疾人各节日为契机,在全社会大力宣传人道主义思想和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在全社会形成扶残助残、文明进步的社会风尚。残疾人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意识普遍增强;残疾人受教育的层次进一步提升,并且掌握高科技职业技能比例逐年增加;残疾人在残疾人组织中和社会上更加活跃,涌现出一大批自强不息的优秀人才。

四、分项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一)就业 

1、目标任务:建立完善残疾人培训就业体系、政策扶持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将残疾人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纳入到劳动保障总体格局中,认真贯彻《劳动法》、《浙江省残疾人保障条例》、《xx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使有就业愿望、有劳动能力残疾人就业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2、主要措施:

(1)依法全面推行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切实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和指导工作;完善《xx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办法》,强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力度,实现足额尽收、应收尽收,加强和完善地税代征工作;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管理和使用,促进残疾人就业和相关事业的发展。

(2)采取多种途径安排残疾人就业。严格执行《xx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xx市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暂行办法》,加大行政执法、劳动监察和年检年审力度。对吸纳贫困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对灵活就业的残疾人给予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对残疾人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对贫困残疾人个体从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自主创业残疾人予以资金扶持。积极指导残疾人特殊性就业,在有条件的单位开办福利性工疗机构、庇护性工场,为智力和轻度精神障碍的残疾人就业创造条件。

(3)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加快残疾人劳动就业综合服务大楼建设,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全面服务。健全完善残疾人就业信息网,与劳动力市场信息网连接,实现资源共享;开展规范的职业培训、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资格鉴定等工作,为残疾人和各方面提供切实有效的就业服务。

(4)规范盲人按摩就业工作。工商、公安、劳动保障、卫生、残联等部门要加强对盲人按摩行业的管理,规范盲人按摩场所;开展保健按摩师技能鉴定和医疗按摩人员技术职称评审工作。

(二)康复

1、目标任务: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达到一类地区标准的总体要求,加强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和康复人才培养,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的康复服务覆盖面达到80%以上。选拔培养具有初、中级技术职称的康复工作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16人。80%以上的乡镇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8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康复科(室)、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80%以上的村(社区)配备社区康复协调员;残疾人康复服务率、建档率均达到80%;接受康复服务的残疾人及其亲友康复服务满意率达到80%。大力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助明、助行、助听等重点康复工程,确保8000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其中,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500例;为200名低视力患者配戴助视器;聋儿听力语言训练200名;智残儿童康复训练65名;脑瘫儿童训练80名;肢残训练360名;为残疾人安装普及型假肢50例;对400名精神病人进行医疗康复与服务;为2000名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与服务;为残疾人供应辅助用具1500件。积极开展残疾预防,减少残疾发生。

2、主要措施:

(1)建立完善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站建设,依托医疗卫生机构新建康复服务站50个,为残疾人就地就近提供康复训练与服务;充分发挥各级康复机构的作用,搞好技术人员培训、康复协调员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2)积极推进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对0-6岁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和社会福利院孤残儿童实行免费抢救性康复训练。

(3)普遍开展社会化、综合性、开放性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加强重度精神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建设,为精神残疾人融入社会创造条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预防精神残疾发生。

(4)广泛开展康复训练,80%以上的社区配备康复协调员并开展工作,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将社区康复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总体规划,充分发挥社区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作用,做到资源共享。

 (5)残疾人康复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普遍纳入医疗保险、医疗救助范围,建立并完善残疾人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将残疾人康复手术、康复训练及基本辅助用具、精神病服药等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康复医疗项目列入医疗报销范围。

      (6)动员社会,广泛宣传,采取切实措施降低残疾的发生。加强妇女孕产期、围产期检查,降低新生儿残疾概率;完善新生儿疾病筛查制度;开展“爱耳日”、“爱眼日”、“精神卫生日”等活动,广泛宣传残疾预防知识。

(三)教育。

1、目标任务:高水平、高质量地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使适应接受普遍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当地健全儿童少年同等水平,确保残疾人和残疾人子女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和成年残疾人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努力提高残疾人的科技文化水平。

2、主要措施:

(1)市委、市政府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当地义务教育体系,统一规划,统筹安排,重点扶持。教育部门要整合教育资源,科学规划特殊教育学校布局。在普通中、小学校推行随班就读和设立特教班;教育部门统计义务教育对象时要将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指标列入义务教育评估验收指标体系。

(2)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县级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