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干部公职化管理的思考
当前,村干部作为村级公共权力组织的成员,掌握着村级公共权力,对村级公共事务进行组织、管理和调控。国家要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认识村干部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应把村干部的管理工作放在首位。管理好村干部,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
一、当前村干部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当前部分村干部工作压力大,精神状态欠佳,工作干劲不足,既怕得罪上级领导,又怕得罪周围群众,工作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普遍认为村干部是“兵头将尾”,处于最基层,不仅政治上没有什么地位,而且村级事务既重又忙,有时出力不讨好,甚至还要得罪人,真的不合算。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质量差。
2、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取消农业税后,村级普遍出现了村务量增多,村干部人数相对减少等实际问题,新形势新任务对村级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村民对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面貌的愿望日益强烈。而目前一些村干部在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出工不出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撂挑子”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基层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乡镇党委和政府对村干部的管理普遍缺乏一套具体、系统、操作性强的办法。虽然大部分乡镇目前都已建立村干部年度考核制度,但大部分既无奖励制度,又无约束措施,一切听之任之。在个别地方,乡镇党委、政府过分迁就、纵容村干部,甚至出现“失控“局面。
二、形成村干部公职化管理具备的条件
1、村干部完成了大量的“政务”。按照现有的制度,村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乡镇政府的派出机关或者它的一条“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村干部却承担了许多“政务”。村委会虽然不是乡镇党委和政府的附属机构,但是乡镇的许多政务工作都要通过村委会在行政村里得到贯彻实施。据笔者调查,目前组织的职能包括以下四项: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发展集体经济、维护社会治安以及兴办公益事业。
2、村干部工资得到基本保障。农民负担一直是国家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今村干部的工资是从都是从上级转移支付中直接提取,村干部的报酬比以前有了明显的保障,每年都可以领到3000-7000元的工资。
3、村组织机构缩小,村干部人数减少为村干部公职化管理提供了条件。取消农业税后,特别是2005年支村两委换届选举后,大量的缩小了村组织机构,减少了村干部人数,村组织机构不再臃肿。但衡南一县,就减少村干部1024人,98%以上的村都实现了“一肩挑“。村干部人员的减少,也就意味着工作量的增大,村干部工作时间也就大大的增加,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全日制工作,所以村干部公职化管理已经成熟。
三、村干部公职化管理的方式
根据对以上情况的了解,村干部公职化管理既能使村干部完全投入到农村工作中去,又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管理的规范化也就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
(一)提高村干部的素质,村民对村干部的行为进行监督。
村干
农村干部公职化管理的思考
本文2010-10-07 11:52:08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7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