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城镇化进程调研报告
根据《中共xx市委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十二·五”重大课题调研方案的通知》要求,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调研课题组”及时召开了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对我市城镇化发展问题进行调研。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课题组进行了综合研究,深入分析了我市城镇化的发展进程、现状和机遇,提出了xx城镇化的发展战略构想及加快xx城镇化发展的若干对策。现综合报告如下。
一、xx城镇化的发展进程、现状与机遇
(一)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纵览解放以来xx市城镇建设及其发展历史,大体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1、解放后至1952年的建设空白期,此期,城镇建设几乎一片空白,历史资料记录很少。
2、1952年至1977年的起步呆滞期,城镇建设开始启动,主要是以县城改建为主进行城镇的拓展。
但因受“文革”的影响,本已启动的城镇建设又处于呆滞状态。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全区城镇共修建街道总长6297.4米,道路面积36680平方米;建成自来水厂2座,自来水管道27960米;区集市点3个。
3、1978年至1985年的恢复发展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党的工作着重点全面转入经济建设上来,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为城市化发展增添了巨大动力。城市的聚集作用日益明显,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小城镇发展出现飞跃,大批农民进城从事二、三产业。城镇建设也得以全面恢复发展。此期,共修筑城市街道 10公里;自来水厂2座;商品房1幢,1980平方米;安装路灯189盏;城区植树63278株,绿化草坪550平方米;并建成各类房屋建筑和排水沟等。
4、1986年至1999年的快速发展期。
这一时期,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市容市貌进一步得到改善,住宅及房地产业稳步发展,建设工程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在城镇人口从17.1万人增加到54.23万人的条件下,各级政府用有限的资金,仍然加大建设的投资力度,使人均城镇道路面积9.58m2、人均居住面积9.77 m2、人均日生活用水量90.18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07 m2等城市建设的人均指标均比二十年前翻了两至三番,城镇绿化水平8.16%、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8.74%、城镇污水处理率15.92%均有所提高,城镇投资环境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和服务功能日趋明显,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较大作用。
5、2000年至今的高速发展期,这一时期,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以组织和实施年度“园林城市建设”工程为突破口,以8(区)县城和省级中心镇为重点,积极探索城市经营新路子,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全面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到2009年底,全市已完成所有32个建制镇、2个街道办事处和3个乡的总体规划,占全市77个乡镇总数的48.05%。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4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面积27.4平方米,城镇建成区面积达68.4平方公里,城镇供水普及率达98%,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1%,城镇化水平29%。
(二)xx市城镇化的现状
1、我市城镇化的基本特征。
(1)我市建制镇34个(含2个街道办事处),其密度为719.68 km2 /个,建制镇数量占乡(镇)总数的44.16%。
(2)城镇化水平2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4%的5个百分点。
(3)xx市域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现状,按城镇人口规模划分为4个等级。城镇首位度(首位城市城镇人口/第二位城镇人口)为0.77,远远低于理想状态(城镇体系理想状况下为2),首位分别并不明显,说明xx市行政区域级别处于第一位的临翔区城镇人口数量少,城镇发展的集聚能力弱,虽为市域中心,但其职能发挥受到很大限制。xx市城镇体系发展过程中,一级城镇规模小(小于10万人),二级中有4个镇是县政府所在地,占二级中建制镇数量的44%,说明其余建制镇发育不充分,数量和规模较小。大量乡镇集中于三级城镇中,占全市77个乡镇的82%,规模小,数量众多,城镇人口分散严重。
2、xx市域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特征。
(1)首位分布不明显。尤其首位比(首位城市城镇人口/区域城镇人口)为19%,表明了区内正处于城镇化初期阶段,城镇发育程度低。
(2)城镇数量少,城镇密度低,规模普遍偏小,城镇人口分布分散。xx目前共有32个建制镇、2个街道办事处,但大部分城镇规模都很小,尤其是部分县域中心城镇(包括县城),城镇人口规模均在5万以下, 1-5万城镇人口规模的城镇只有9个,仅占全部建制镇的26%,且绝大部分属于县城所在地。集聚和扩散能力严重不足,难以适应城镇体系网络化、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3、城镇空间结构现状。
xx市城镇分布类型属相对集聚型,集聚程度较弱,其主要特点如下:
(1)呈弱集中分布态势。
全市共有32个建制镇、2个街道办事处、43个乡共计77个乡(镇),从整体看,xx市城镇主要集中分布于5个区域,分别是:云县—凤庆、xx周边、双江周边,沧源周边及永德周边。
(2)多沿公路分布。
全市33个建制镇,其中有22个分布于省道及国道线上,其他建制镇在县级公路的连接线。全市干道公路呈4横2纵(4横——s312、s313、s319、s314,2纵——g214、s321)的分布格局,相应的分布于这些干道上的城镇也具有此特点。在4横2纵之间的区域,由于缺乏公路的连接或者说连接程度不高,未形成网状公路,也未形成组团状城镇体系。
(3)零散分布于山间坝区。
从自然条件上来看,xx市城镇主要零散分布于山间坝区、公路沿线,城镇发展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既不利于城镇本身的发展,也不利于城镇间联系的加深,更不利于中心城镇向外辐射及带动周边乡镇。
4、城镇职能结构现状。
按照城镇体系职能等级、职能类型和职能强度三个要素来综合加以划分,xx市城镇体系职能结构可划分为:市域中心城市 、县域中心、重要建制镇、一般建制镇和乡5个等级。
从城镇空间布局现状、资源结构以及市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城镇体系的关系来看,xx市城镇体系职能结构有如下特征:
(1)城市(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弱。
目前,xx市仅临翔区一个市域中心,且地区生产总值、1个建制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与其市域中心的地位极不匹配,城市服务职能不突出,区内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等都存在不合理与非平衡现象。城市(镇)总体发展受市场、技术条件的制约;城市(镇)生产、贸易、流通、金融等行业中,低层次的加工业、服务业占较大比重,而城市中心管理效率和作用没有能充分发挥;缺少高新技术产业、高效率社会化的服务业等职能。
(2)城镇间的职能结构较松散,联系不够紧密。
受地理环境条件的影响,致使市域内交通不发达,公路等级低,产业地理集中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城镇化进展缓慢,各城镇间的职能结构比较松散,联系不够紧密。由于市域中心城市对各县的经济辐射力比较有限,同时市域内缺乏次一级的小城市,各级城镇对中心城市的传递、衔接较差,影响中心城市作用的发挥。虽然城镇职能的多元化特点突出,但各县产业单一、重复,小而全,工业基础薄弱,除孟定镇(口岸型)、漫湾镇、小湾镇和大潮山西镇(水电型)外,没有形成更多的专业型小城镇。尽管热区资源及其丰富,但目前基本上没有形成有效的分工协作关系,且都是资源初级加工为基础的结构类型。
(3)各级区域中心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小,城镇化水平很低。
在发展轴线上,各区域中心的人口规模、经济总量、城镇化水平仍然很低,资源、区位和市场优势没能更好的发挥,农村聚拢特征不明显,城镇的职能没有体现出来。由于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区域化、一体化特征不明显。
目前,xx市城镇体系从社会经济发展与城镇职能的关系上来说,除xx城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外,其余城镇职能并无明显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缺乏紧密的经济联系。城镇职能单一,聚集辐射能力有限,仅是作为行政区划的中心、周围乡镇的集市贸易中心,各县之间没有形成产业链,而且经济关系松散,经济相互独立,以内部自我循环为主,达不到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整个市域处于低水平聚集阶段。
5、经济基础及发展前景分析。
(1)工业概况。
2009年,全市工业生产稳步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7.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62.2亿元,第二产业完成58.6亿元,第三产业完成56.3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79.2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1亿元,同比增7.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9.5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413元(约合1086美元),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35.1:33.1:31.8,三次产业就业结构68:9:23。
参照国外经济学家的研究结果分析确定:xx市工业发展水平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但xx工业发展前景良好,具备发展条件:
①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重点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②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为重点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不断完善的经济体制,为重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④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和xx撤地设市,为重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2)农业概况。
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09年,xx市完成农业总产值104.2亿元。粮食总产量77.1万吨,甘蔗产量534.4万吨,茶叶产量4.79万吨,烤烟产量2.43万吨,橡胶产量1.94万吨,核桃产量3.28万吨,牛出栏数达12.5万头、猪出栏数达195.3万头、羊出栏数达 24万头。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2009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05730.36万瓦特;大中型农用拖拉机达21253台, 小型农用拖拉机16592台, 农用排灌机械动力786.88万瓦特,累计有效灌溉面积85460公顷;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267130公顷。农业生产技术条件的进一步改善,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
(3)社会设施发展现状。
教育事业。改革开放以来,xx市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xx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科教兴国,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教育事业蒸蒸日上。2009年,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2425所,有教职工23556人,在校生401139入。其中:高等师范专科学校1所,普通高中17所,中等职业学校22所,普通初中104所,小学2220所(含教学点l060个),幼儿园60所,九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育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大中专教育资源整合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化事业。全市拥有综合档案馆9个,文化馆9个,乡镇文化站79个,图书馆9个,馆藏图书58万册。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拥有电视发射台10座;地面卫星接收站157905座;有县级广播站8个,乡级广播站个,覆盖率达95.03%;电视覆盖率95.28%。
体育事业。随着xx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各级政府的关心和重视,xx市体育设施条件逐步改善,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以云县和沧源县为例,其拥有各种等级体育场地分别为371、434个,总面积分别为14万平方米、18万平方米。
卫生事业。2009年末,xx市拥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院、疾控中心、妇幼站、卫生院)1332个,其中,村卫生室928个;卫生技术人员4352人,乡村医生1774人,共有床位数为3865张,村卫生室承担了大部分群众的普通疾病预防和指令工作,是整个xx市卫生系统的基石。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食品药品执法监督机制逐步完善,各类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城乡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开始启动,群众“看病难”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4)交通设施现状。
公路设施。公路运输作为xx交通运输的重点,占据xx交通运输的主导地位,自“十五”以来,建成二级公路6条(祥临、云凤、永德、清水河、凤小、羊耿);通县、县际铺油公路4条(临双、耿振、振兴桥至镇康、云县至凤庆<习谦>、耿沧)。公路交通已贯穿全市,截至2009年12月,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3820公里,其中,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道307公里、省道1650公里、县道2363公里、乡道6796公里、专用道499公里。公路发展以国道为主架,省道、县道和农村公路为网络的xx公路网基本形成,并初步形成以公路运输为主,空运为辅,公路、航空、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互为补充的交通大格局。
航空设施。xx机场作为4c级机场, 2001年3月通航,航空运输已成为继公路运输外,xx市交通运输体系中又一个主要交通运输形式。
(5)给水排水设施现状。
给水:人均日综合供水量200升。
“治污”工程情况:现已建成城镇生活垃圾处理两座,其余7座在建设中,并将在今年内建成投入运营;建成污水处理厂一座,其余7座已开工建设。
(6)电力工程现状。
xx市现以大朝山与漫湾电站为主电源,各地方小水电为辅。所属水电站多为径流式电站,调节能力弱,受丰枯影响大,出线均为10kv及35kv线路。
电网现状。因历史原因,xx市现有两个电网分别供电:临翔区、云县、凤庆、双江、耿马由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xx供电局大电网供电,该电网以大朝山及漫湾电站为主电源,地方小水电为辅,最高电压等级为220kv;镇康、永德、沧源三县自组边三县电网,其主电源为地方小水电,最高电压等级为110kv。
(7)电信、邮政工程现状。
电信工程。电信已在全市范围建成了完备的光纤通讯网。无线接入网pas(小灵通)系统也已覆盖全市所有县城和大部分乡镇。电信缆线、光缆及电话通信基本已经对全市各个乡镇及村公所实现通信覆盖。总计17.5万门。电话普及率(固话+小灵通)9.6部/百人。
移动电话。xx市经营移动通信业务的单位有: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移动及联通业务范围不仅限于本市,还包括缅甸老街、果敢。全市移动电话乡镇覆盖率达100%。移动用户达85.5万户,小灵通用户数4万左右。
邮政工程。xx市邮政局现有分拣大楼一处,是全市的邮件分拣中心。全市共有邮政局(支局)20个,各邮政局投递方式均为投递到户。
6、我市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
从目前情况来看,xx市的各产业相对薄弱,尤其是第二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在第一产业方面。xx市第一产业虽然有着极其丰富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由于历史、地理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农村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都处在落后的低层次状态,农村经济发展严重滞后。xx市山多地少,97%的面积属于山区,严重的阻碍了第一产业的发展,1999—2005年,第一产业的年均增长率仅为3.6%,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346元,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0元,有待于大幅度提高。
在第二产业方面。一是产业布局分散、规模小、结构雷同、互补性差、结构性矛盾突出这一特征几乎是工业化初级阶段市的普遍现象,xx也不例外;二是工业持续发展水平不牢靠,企业科技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管理人才匮乏,产品单一、产业链短、附加值低,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三是企业发展壮大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融资、人才引进等一些关键配套政策实施力度不够。人才已成为xx最为稀缺的资源。
在第三产业方面。xx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农业市,到现在为止,第一产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仍占据首要位置,2009年三产比例为35.1:33.1:31.8。第三产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难免受这一特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导致第三产业发展不够活跃。2009年全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89.1%(按公安户籍人口计算),而农民收入总体偏低,同期人均纯收入仅为2730元,农民生活处于较低水平,加之外来流动人口较少,消费人群不足,社会总购买力低下,极大的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二是企业内部管理人才匮乏,经营管理粗放,市场意识、创新意识、竞争
某市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城镇化进程调研报告
本文2010-09-24 20:42:38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7353.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