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产业结构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摘要: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对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衡阳经济发展落后,从根本上说就是产业结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研究,发现衡阳现有的产业结构存在四大问题、六大原因,这些问题的发现为衡阳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集群;产业投资;问题与原因
一、问题的提出
产业结构指的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生产技术经济联系与数量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三大产业(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三大比重的大小能够在整体上反映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低收入国家或地区的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很小;中下和中上等收入国家或地区的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小,而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则很大;高收入国家或地区的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更小,第二产业相对中等收入国家则更小些,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则达到更高程度。产业结构的全面转变,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特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强相关性。因此,在现代经济中,一国或地区产业结构合理与否,对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基本上都已将产业结构调整摆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我国也不例外。衡阳是湖南第二大城市,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与良好的产业基础,但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衡阳的经济发展不尽人意,落后于湖南大部分兄弟地市及全国的平均发展水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衡阳经济发展缓慢?无可置疑,除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外,产业结构问题就是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研究衡阳产业结构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对调整、优化衡阳产业结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衡阳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衡阳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一)三大产业结构比重情况
根据衡阳市统计局相关资料显示,2002-2008年,衡阳市产业结构处于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中。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重由2002年的26.97:33.54:39.49调整为23.57:41.24:35.19。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2008年比2002年下降了3.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呈单边上升的态势,2008年比2002年所占比重提高了7.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从2003-2007年单边下降,从2008年开始转降为升,如表1所示。
(二)三大产业内部结构状况
2008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为381亿元,为全市gdp的38.1%,比2002年工业占gdp的比例提高6个百分点。2003-2008年6年间平均增速为17.56%,比同期gdp增速高出5.56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2年的39.5%提高到5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4.78亿元,增长19.2%,超过全省平均增速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66.98亿元,增长27.4%;重工业增加值237.80亿元,增长17.0%,轻工业增幅比重工业高10.4个百分点。2008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80.0%。
200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393.51亿元,增长5.6%。其中种植业产值147.97亿元,增长4.7%;畜牧业产值203.37亿元,增长6.2%;渔业产值21.54亿元,增长5.6%;林业产值14.79亿元,增长4.5%。农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粮食播种面积530.4千公顷,增长2.2%;棉花种植面积9.3千公顷,增长1.8%;糖料种植面积1.6千公顷,增长6.6%;油料种植面积120.3千公顷,增长11.5%;蔬菜种植面积86千公顷,增长3.9%。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其中粮食总产量324.14万吨,增长4.9%;出栏肉猪928.05万头,增长10.4%;出栏牛10.19万头,下降2.7%;出栏羊48.09万头,增长6.9%;出笼家禽8740.19万羽,增长6.9%;水产品产量22.83万吨,增长6.7%。
2007年,衡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增加值98.83亿元,增长10.2%,与全部服务业增加值增速的差距从2004年的1.8个百分点扩大到6.9个百分点;传统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由2004年的36.64%下降为32.73%,降幅3.9个百分点;传统服务业对全部服务业的贡献率也下降为22.5%。2007年衡阳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63.07亿元,增长18.6%,与全部服务业增速的差距从2004年的低0.6个百分点,到2007年的高1.5个百分点。占全部服务业总量的54%,对服务业的贡献率57.5%。
(三)高新技术产业情况
2008年,衡阳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45家,实现总产值317.32亿元,同比增长37.25%。实现增加值102.01亿元,同比增长37.11%,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6.77%。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为8.52亿美元,同比增长5.19%。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引领衡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从衡阳现有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松木、大浦、西渡、衡山、常宁、耒阳、祁东8个省级开发工业园区来看,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开发区的主导产业。
(四)产业集群情况
目前,衡阳有“五大农业产业链”。一是以衡南县、衡阳县、常宁市、耒阳市为重点的高档优质稻产业链;二是以322国道沿线为重点的良种猪产业链;三是以衡山县、祁东县为核心的紫色页岩地区的造纸原料产业链;四是以祁东县、常宁市、衡阳县等部分乡镇为中心的果蔬产业链;五是以温氏集团、巨东勤业等企业为依托家禽产业链。这五条农业产业链正逐步对衡阳农业产业化链条起到背脊作用,支撑起整个衡阳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与壮大。在工业方面,衡阳主要有输变电制造、盐卤化工及精细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钢铁冶炼及管材深加工、汽车及零部件等五大重点产业和机械装备制造、轻纺及酿酒食品加工、电子信息及新材料、生物制药、非金属及建材等五大特色产业集群。在衡阳八大类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中,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农业三大产业是目前产业集聚度最高、行业竞争力较强的领域,2008年三大领域的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7.94%
(五)非公有制经济情况
2007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38亿元,总量是2003年的2.4倍,占gdp比重达53.19%;2007年全市非公中小企业实缴税金26.5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55%左右,对县域经济贡献率达到76%以上,并解决就业人数132万人。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衡阳市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县域经济的主载体,全市65%的工业专利、75%的技术创新成果、80%的新产品都是由非公有中小工业企业完成的。
三、衡阳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不合理
200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11.3%、48.6%、40.1%。湖南全省生产总值11156.64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18.0%、44.2%、37.8%。衡阳市实现生产总值10
衡阳产业结构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19:04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463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