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国软件行业发展瓶颈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958下载293次收藏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软件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印度等软件大国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从市场、法律政策、融资以及人才等多个方面对制约我国软件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指出我国软件行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软件业;瓶颈;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我国软件产业迅速成长。大型硬件制造商通过软件整合系统功能,促进产品的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使硬件产品进一步软件化,应用领域遍布家庭、通信、军工、教育、商业和金融及医疗领域等多个市场。与此同时,数据库软件,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系统软件以及各种支撑软件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根据《中国信息产业统计年鉴:软件篇》,截至2008年底,我国软件企业总数达14687家,产业规模达7573亿美元,占电子信息产业的12.0%,其中软件出口与外包产业总规模为142亿美元,全年软件外包收入为227亿元,软件业务出口收入162亿美元。尽管中国软件业总产值呈增长趋势,但发展水平仍比较落后,增长速度同印度比也有很大差距。我国前四大主要软件服务商过去5年的增长率为15%-20%,而同期印度主要服务商规模比我国企业大一个数量级,年增长率高达30%-40%。
 
    二、我国软件行业的发展瓶颈及原因分析
 
    我国软件行业的发展,受到市场、法律政策、融资以及人才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市场需求不稳定、融资困难、人才缺失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软件行业的发展速度和方向,本文从下面五个方面对我国软件行业的发展瓶颈及其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政府及国有企业作为目前我国软件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其需求变化直接影响软件产业的盈利水平和发展方向。2005年发布的《软件政府采购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政府采购应当购买本法认定的本国软件产品和规定的本国软件服务。根据中科院报告《坚持自主创新、突破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瓶颈》,目前我国系统软件企业的主要业务收入中72%来自于政府,其次是大型国有企业;报告同时表明,企业技术创新中止和失败的案例中,由于市场需求变动所导致失败占到总数的83.33%。
 
    第二,国家的软件政策和法律,直接影响到软件产业的研发水平和后期发展能力。政策方面,软件企业普遍偏好于政府设立高技术产业专项补助,同时对提高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合同中所占的比例以及自主创新型企业减税和返还评价较高。目前对我国软件产业影响最大的两个政策是“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18号文件)和“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47号文件),但18号文件优惠实施条件比较严格,只有通过了“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双认证的企业才能享受相关政策。作为补充,为了鼓励软件产业集群发展,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地区纷纷出台地方政策,通过减免或抵扣地方所得税,提供租房及融资便利,设立科研基金等措施来鼓励软件企业发展。法律方面,我国盗版软件现象与相关法律缺陷密不可分。我国专利法对于软件申请条件较为严格,使得我国软件申请专利数量较少,软件发明受专利保护力度不够。而我国刑法对于盗版的处罚力度不够,又客观上纵容了盗版现象的产生。因此,由于担心商业机密泄露,许多欧美及日本企业不敢将软件服务外包于中国企业。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我国软件行业发展瓶颈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