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新举措
摘要: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服务“三农”是其法定职责也是办社宗旨,其对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奔小康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此文章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村信用社;改革
一、引言
从农户对金融需求看,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农户信贷需求总量巨大。近年来,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很大进步,支农再贷款在使用和管理上总体上是比较好的,广大农村信用社提高了支农意识,加大了投放力度,建立了相应的内控制度,管理较为规范。但部分农村信用社在支农再贷款的使用和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体制原因和外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经营与发展,制约了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提高对农村经济服务的水平,服务三农建设。
二、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
(一)农户贷款抵押和担保机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规范化程度不高,金融机构的放款风险分散及风险转移机制还比较缺乏。当前抵押资产一般只限土地和房产和部分设备。各地的担保公司大多由地方政府出资建立,其运作理念是为了分散信贷的金融风险,从而扩大信贷机构的信贷供给,但是没有监管的担保公司的实际运作本身可能导致金融风险。按现行《担保法》规定,土地所有权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等财产均不能用于贷款抵押。受土地权属关系制约,农户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房产在借贷抵押方面实际上是无效资产,农户拥有的其他资产,要么依附于地产,要么抵押价值太低。同时缺乏客观、公正、高效的资产评估机构,且评估费用高,办理抵押手续繁琐,也没有专门针对农户层次的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
(二)合力不足,信贷支农积极性不高
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是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国家的农业政策,财政的资金支持,涉及单位的合作等,虽然政府、财政、农业部门都有自己的措施和办法,但都是各自为政,信息互不沟通,如果单靠农村信用社加大投入单方面扶持,支农效果和效益都会受到影响。同时,农村人口流动性大,借款人借款后举家外出,多年不归,信用社收回贷款无望,还有一些赖账、逃债现象,信贷人员为分散和降低风险,怕追究放款责任,只好明哲保身而出现“惜贷”、“惧贷”,因此影响农户贷款的发放,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支农的积
论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新举措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17:41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440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