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科研老板”成因探析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689下载296次收藏

    摘要:我国“科研老板”现象已经成为科研领域一大问题,其生成有学术风气功利化、浮躁化、科研领域官本位思想猖獗、科研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原因。
 
    关键词:科研老板;科研资源;学术风气;官本位;导师制
 
    在我国高校,研究生把自己的导师称为“老板”,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这些导师带着研究生做科研项目,并付给一定的报酬。所谓“科研老板”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是科研人员,却担负着项目公关任务;他们几乎不在一线搞科研,可往往能拿到科研项目。我国“科研老板”现象产生的原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科研学术风气庸俗浮躁功利化
 
    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伪和浮漂,可以说,浮躁是科研的大敌。而目前,这个“大敌”已经侵入到一些科研领域,危害越来越大。一些科研工作者根本不能潜下心来搞研究,一些科研工作者有一点名气,就整天做报告、跑场子,俨然一个明星演员。所谓功利化,就是不顾学术研究的超越性和“大用无用”的特点,片面追求所谓学术成果的“快、多、新、大、用”。以研究生教育为例,正因为许多高校规定,研究生获得学位的条件之一是必须在核心期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大学教师、科研机构研究人员评职称也和发表论文挂钩,他们才不惜冒险造假、抄袭,更不惜重金购买学术期刊版面。在这种大的学术背景下,科研分子如何静得下心来做科研,广大科研分子是人不是神。在浮躁功利化的学术风气下,专心做科研不如“跑”即跑课题、跑经费、跑获奖、跑发表、跑学位点等等,催生了“科研老板”的产生。
 
    二、科研领域“官本位”思想大行其道
 
    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积淀了浓厚的“官本位”思想。受“官本位”的影响,不少高校的学术评价机制,不是按照学术规则操作。包括评估、检查、评比、项目审查、人才选拔等等,大都以官场规则在实际运作。如果谁不按官场规则运作,就会被淘汰出局。在高校“官本位”的阴影下,还出现了不少由外行领导内行,或是业务不精湛之人指导业务拔尖者的现象,这对教师的积极性造成挫伤。“官本位”滋生了各类学术腐败、学术造假,比如,滥评职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科研老板”成因探析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