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准则下债务重组会计处理方法的改进及其影响
摘要:2006年2月,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这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我国会计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最终实现了全面趋同。新会计准则体系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的新理念。文章从新旧债务重组准则内容的比较方面展开讨论,并指出了新准则下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对企业的影响。
关键词:债务重组;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可能因经营管理不善,或受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使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出现经营亏损,出现暂时的资金紧缺,难以按期偿还债务。在这种情况下,债务人可能难以如数偿债,于是就出现了债务重组这一解决债务纠纷的方法。在力求与国际会计准则进一步趋同的情况下,我国新会计准则对于企业债务重组的收入确认、计量和披露做了很大的变更。
一、新准则下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方法改进
(一)引入最佳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新会计准则对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事实上,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具有很多优点:第一,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会计准则中比较侧重于公允价值的应用,以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国外的投融资活动愈来愈多,而且国际上广为提倡“国际会计协调化”。为了同国际经济活动规则和会计规则接轨,我国在制订会计规范时也应该向国际准则看齐。第二,符合我国现实的需要。在我国,市场经济已有很大的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和资本市场也不断发展和完善,比如房地产交易市场在很多城市都很活跃,为资产评估中市场价格的取得提供了充分的资料。同时,我国证券市场的公众投资者经过十几年的磨炼已趋于理性化,股票的市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这样资产或股票的公允价值就可以取得。因此,在新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就符合现实需要。
(二)重组收益确认具有合理性
判断债务重组收益是否应该绕过利润表直接进入债务人的所有者权益项目,要看其经济实质:债务重组收益属于交换资产而产生的收益,而债务重组业务并非企业的经营性业务,只是偶发性事件。因
浅析新准则下债务重组会计处理方法的改进及其影响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16:30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420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