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的再思考
摘要:文章基于分析当前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现状,认为民间金融在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方面的缺陷与不足。为此,深化发展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应从处理好民间金融与政府、正规金融以及非法金融之间的关系着手,然后结合我国民间金融的自身优势与其所处市场环境的特点,从民间金融法制建设、金融监管、规范借贷手续以及利率改革等方面来出台政策,引导我国民间金融走规范化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农村民间金融;监管;利率
一、辩证认识当前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
与正规金融的发展由外生制度来决定其供给路径相比较,民间金融则是一种内生的金融形式,是不可替代的内生需求。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主体的缺位与民间金融所具有的融资优势,决定了民间金融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近年来,在我国广阔的农村地区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快的江浙地带,民间金融已经成为农村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据《中国经营报》报道,民间借贷规模从1978年的400亿元左右逐步扩大到了2008年的5.4万亿元左右,与同期正规金融机构贷款规模18.4%的年均增长率水平相比,民间借贷规模年均增长率也已达到17.8%的增速。此外,根据中国农业银行举办的2009年中国农村金融论坛年度统计报告,在我国两亿多的农户中,超过40%有资金需求的农户没有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肯定民间金融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民间金融的深化发展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要在清楚地认识民间金融利弊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引导民间金融健康发展,服务于“三农”建设。
(一)民间金融的正面效应
1、缓解了农村资金供需矛盾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资金供需矛盾日益暴露。一方面由农村正规金融主体功能异化与缺位造成,另一方面由农村资金需求日益多样化所引致。民间金融正是基于潜在巨大的资本规模以及其他正规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借贷优势,扩大了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为无法获得正规金融贷款的农户和中小企业开启了一条融资渠道,有效地缓解了当前我国农村资金供需的矛盾。
2、提高了农村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民间融资由于自身的信息优势及简便的交易程序提高了农村市场中资金寻求借贷关系发生的机率,充分调动了民间资金资源配置的积极性。另外,民间金融的市场利率趋同不仅杜绝了农村正规金融市场中存在的转贷现象,而且在借贷双方同等条件下,资金更多地投入高收益预期的借款农户或中小企业,从而十分有利于提高民间资本的配置效率。
3、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竞争格局的形成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由于正规金融的垄断经营,在资金供给、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等方面缺乏效率,而民间金融的产生和发展恰好打破了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为正规金融转变经营策略和改善金融服务等方面施加了竞争压力。
(二)民间金融的缺陷
不可否认,民间金融对于改善我国农村融资状况和提升农村经济实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基于民间金融缺乏外在制度的合理安排以及存在先天的内在缺陷,当前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深化发展面临种种制约。
1、民间金融活动缺乏法律支撑
这是限制当前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深化发展的最主要障碍因素。事实上,目前民间金融市场中暴露的风险和潜在的隐患大多与民间金融缺乏法律支撑相关。一直以来,民间金融在整个国家金融体系中所处地位极其尴尬,它在搞活农村经济的同时却又饱受相关政府部门和正规金融机构的打压甚至排挤,严重制约了民间金融正常化运行。
2、民间金融发展与监管的滞后性
在当代市场经济体制中,金融监管应当一直处在金融业的最前沿,金融系统的脆弱性、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不断创新迫切需要政府加强对于金融活动的监管力度。但由于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多样化以及民间资金来源多元化、无序化等因素,导致建立我国民间金融的监管体系困难重重。
3、民间金融先天的内在缺陷
除了外在制度约束之外,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具有的先天不足也是抑制其深化发展的不利因素,这主要体现在:(1)结构性缺陷。民间金融机构形式过于单一,缺少最基本的信用等级评估、风险管理、抵押担保以及咨询服务等机构。(2)规模困境。民间金融的小规模特点一方面带来了融资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优势,但另一方面却不利
关键词:农村民间金融;监管;利率
一、辩证认识当前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
与正规金融的发展由外生制度来决定其供给路径相比较,民间金融则是一种内生的金融形式,是不可替代的内生需求。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主体的缺位与民间金融所具有的融资优势,决定了民间金融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近年来,在我国广阔的农村地区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快的江浙地带,民间金融已经成为农村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据《中国经营报》报道,民间借贷规模从1978年的400亿元左右逐步扩大到了2008年的5.4万亿元左右,与同期正规金融机构贷款规模18.4%的年均增长率水平相比,民间借贷规模年均增长率也已达到17.8%的增速。此外,根据中国农业银行举办的2009年中国农村金融论坛年度统计报告,在我国两亿多的农户中,超过40%有资金需求的农户没有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肯定民间金融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民间金融的深化发展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要在清楚地认识民间金融利弊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引导民间金融健康发展,服务于“三农”建设。
(一)民间金融的正面效应
1、缓解了农村资金供需矛盾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资金供需矛盾日益暴露。一方面由农村正规金融主体功能异化与缺位造成,另一方面由农村资金需求日益多样化所引致。民间金融正是基于潜在巨大的资本规模以及其他正规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借贷优势,扩大了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为无法获得正规金融贷款的农户和中小企业开启了一条融资渠道,有效地缓解了当前我国农村资金供需的矛盾。
2、提高了农村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民间融资由于自身的信息优势及简便的交易程序提高了农村市场中资金寻求借贷关系发生的机率,充分调动了民间资金资源配置的积极性。另外,民间金融的市场利率趋同不仅杜绝了农村正规金融市场中存在的转贷现象,而且在借贷双方同等条件下,资金更多地投入高收益预期的借款农户或中小企业,从而十分有利于提高民间资本的配置效率。
3、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竞争格局的形成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由于正规金融的垄断经营,在资金供给、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等方面缺乏效率,而民间金融的产生和发展恰好打破了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为正规金融转变经营策略和改善金融服务等方面施加了竞争压力。
(二)民间金融的缺陷
不可否认,民间金融对于改善我国农村融资状况和提升农村经济实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基于民间金融缺乏外在制度的合理安排以及存在先天的内在缺陷,当前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深化发展面临种种制约。
1、民间金融活动缺乏法律支撑
这是限制当前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深化发展的最主要障碍因素。事实上,目前民间金融市场中暴露的风险和潜在的隐患大多与民间金融缺乏法律支撑相关。一直以来,民间金融在整个国家金融体系中所处地位极其尴尬,它在搞活农村经济的同时却又饱受相关政府部门和正规金融机构的打压甚至排挤,严重制约了民间金融正常化运行。
2、民间金融发展与监管的滞后性
在当代市场经济体制中,金融监管应当一直处在金融业的最前沿,金融系统的脆弱性、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不断创新迫切需要政府加强对于金融活动的监管力度。但由于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多样化以及民间资金来源多元化、无序化等因素,导致建立我国民间金融的监管体系困难重重。
3、民间金融先天的内在缺陷
除了外在制度约束之外,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具有的先天不足也是抑制其深化发展的不利因素,这主要体现在:(1)结构性缺陷。民间金融机构形式过于单一,缺少最基本的信用等级评估、风险管理、抵押担保以及咨询服务等机构。(2)规模困境。民间金融的小规模特点一方面带来了融资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优势,但另一方面却不利
当前我国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的再思考
点击下载
上一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中间业务问题研究下一篇: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探讨
本文2010-08-18 10:16:28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419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