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中间业务问题研究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678下载244次收藏
   摘要:文章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中间业务的需要出发,以实证的视角全面客观地分析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中间业务面临的形势,剖析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间业务;形势与对策
 
    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中间业务面临的形势分析
 
    (一)政策环境因素分析
 
    利率市场化不仅意味着利差缩小,还会使商业银行在定价、储蓄分流、债券资产缩水等方面面临多重风险。开展中间业务,银行不需动用自己的资金,而是依托业务、技术、机构、信誉和人才等优势,以中间人的身份代理客户承办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据以收取手续费。中间业务所带来的收入为非利差收人,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高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因而,中间业务发展对于商业银行实现稳健经营、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首次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进程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要求大中型银行要用5-10年时间,使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达到40%至50%,足可以看出中间业务发展对中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具有的重要意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用3-5年时间建成现代化商业银行,就必须跟进这一发展潮流。
 
    (二)市场因素分析
 
    随着金融业改革稳步推进,开放程度不断深化,多层次、多元化、竞争性的金融市场格局初步形成。各家银行在传统的结算、储蓄、信贷等业务和行业服务方面差距并不大,但在高技术含量、高盈利、凸显综合实力的中间业务领域各显英雄本色,纷纷把发展中间业务提升到战略高度,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表现。虽然各家银行没有达到银监会要求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40%-50%的水平,更不用说达到花旗银行80%的水平,但各行中间业务发展基本走出了一个从缓慢起步到逐步加速的轨道。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同时,其中间业务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除了清算及结算手续费收入和银行卡业务收入之外,不少银行代理证券交易额、代销基金、保险等业务出现成倍增长,并更多的涉足理财业务、托管业务和代理行业务等领域。这说明商业银行正在突破传统中间业务种类的限制,在更宽更广的领域开展探索创新。
 
    就市场竞争环境而言,随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商业化转型、中国农业银行经营重心下移、省市邮政储蓄银行组建、开放股份制银行到县域设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加快,农村金融市场将进入全面竞争时代,对于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即是机遇,也是挑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当抓住历史发展机遇,采取先入为主战略,并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
 
    (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身因素
 
    服务三农的需要。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划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大致可分为四类:各类担保业务、贷款承诺业务、金融工具创新业务、传统中间业务。根据这一分类标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目前开展的中间业务仅涵盖了传统中间业务中的几个品种,科技含量低、盈利水平低、资源占用多。这种现状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受传统观念、体制、政策的影响,又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人员结构、经营方向有很大的关系。
 
    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中间业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部分地区出现了经济发展中心县(市、区),为了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环境对我国农业的挑战,国家将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速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的现代化、中心县市区与中心城镇的发展都离不开现代化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农村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中间业务问题研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