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分析
摘要:乡村旅游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在“三农”问题的解决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拥有良好的现实基础和正在显现的潜在优势的基础上,嘉善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所以在继续推进乡村旅游科学发展中要加强科学规划和规范管理同步推进,整治环境和提高素质同时抓,农耕文明传承和创新相结合。
关键词: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因乡村旅游迎合了21世纪全球人居与旅游回归自然的消费时尚和生活质量追求,故它在我国社会发展进入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后得以迅速发展。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在“三农”问题的解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将发展乡村旅游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载体,极大地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浙江省嘉善县属典型的江南水乡。自20世纪80年代起,已开始注意发展乡村旅游业,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截至2008年底,全县的乡村旅游业已初具规模。2009年全县接待国内游客526.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01亿元。2010年2月3日已被批准为“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县”。在取得初步发展成效的同时,嘉善乡村旅游业和其他东部发达地区一样,也遇到了诸如管理、设施等软硬方面的许多新问题。为此有必要对当前的发展现状作一分析与研究,以便能在此基础上促使嘉善乡村旅游业更好的发展。
一、长三角地区乡村旅游业的现实概况
(一)农业生态旅游景点类
将生态环境与农业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特色的农业生态旅游景点,这是目前长三角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一种典型做法。在嘉善,初具规模的农业生态旅游景点主要有:以原汁原味的十里水乡情为主线,展现绿色、温泉和自然环境的大云温泉生态旅游区;四面环水,村中遍布桃园,俗称“桃花岛”,是集农俗游赏、农耕文化展示、文化遗址游览于一体的姚庄浙北桃花岛生态旅游区;以“游丁栅水村、采沉香柑橘、品团鱼大宴”为主的丁栅水村旅游区;东西长6公里、南北长3公里,水域总面积达9700亩的陶庄汾湖旅游度假区,主要观光休闲项目有“汾湖柳堤”、水上运动中心、云台寺等,同时还有美味可口的汾湖河鲜。
(二)农村民俗、节庆活动等人文景点类
将传统的人文活动与农村结合起来,开发出农村人文活动景观,这应该是当前长三角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一大特色。在嘉善,此类旅游景观主要展示嘉善的文化艺术,如:学唱嘉善田歌,嘉善田歌作为嘉善本土优秀文化遗产,在音乐价值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参与踏白船水上体育竞赛活动;观赏莲厢舞,该舞蹈流传到该县已有二百多年了,表演者手执一根莲厢棒(用小青竹做成,共有八节,用红绿漆成一节红、一节绿),以棒敲打身体等部位或地上,形式复杂节奏变化,配以各种舞姿而形成多彩多姿的莲厢舞,表演者边打边唱。另外还有各类节庆活动,如中国大云·花乡艺术节、中国嘉善·渔文化节、姚庄桃花节(黄桃节)等。
(三)农民式休闲娱乐类景点类
将农村中农民生活(劳作)方式与旅游活动进行深层次的对接,是当下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一大创新。就目前的嘉善县乡村旅游业而言,此类景观主要有:
1、采摘类旅游。嘉善的蔬菜、食用菌、瓜果、花卉等特色产业在全省有较高的知名度。为适应游客尝鲜、观赏、采摘体验农活的需要,在全县规划十二个优质无公害农产品采摘园,包括黄桃、草莓、甜瓜、密梨、柑橘、葡萄、番茄、桑葚和鲜切花,在采摘园内设置观赏、采摘、认购果树、购物等项目。
2、“农家乐”旅游。以特色农业为依托,利用庭院、渔塘、果园、花圃、农场等资源优势,为游客提供农家饭菜,体验农村生活,是集观光、娱乐、住宿、餐饮、购物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省级农家乐特色示范村西塘镇荷池村依托紧靠古镇西塘的优势,发展农家乐,延伸古镇旅游内涵。
二、长三角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业的现实基础
(一)便利的交通优势
便利的交通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条件。嘉善县地处浙江东北部,是全省唯一同时接壤上海和江苏的县,境内水陆交通便捷。目前陆路交通有320国道、沪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乍嘉苏高速、沪杭铁路等贯穿全境,正在紧张建设的沪杭高速铁路,开通后上海与嘉善之间运行仅需16分钟。同时嘉善已经在全国县级范围率先制定了《综合交通发展规划》,预计规划全部实施完成后,将形成“五纵六横九连”的公路交通网络和“二纵二横八支”的水路航道网,形成21个连接周边省市的出口,形成各镇之间可相互直达的20分钟的交通圈和各村之间以农村公路相连的40分钟交通圈,全县区域交通、城乡交通、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因此,籍此独特交通优势,可为嘉善县乡村旅游发展突破浙江省域的限制,开拓大上海、江苏市场,成为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重地提供了必备条件。
(二)雄厚的经济优势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以大量的资金为支撑。无论是旅游设施的完善、旅游环境的优化及旅游项目的宣传推介,均以一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嘉善自实施“十一五”规划纲要以来,经济社会一直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增长速度连续三年名列全市第一。全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加速发展,已经获得了10个国家和省级专业特色镇称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纯收入12751元,同比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80元,同比增长10.8%。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地城乡居民的旅游消费支出稳步增长,成为拉动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优势
乡村旅游追求的是一种田园诗般的安宁与恬静。因此,发展乡村旅游业,需要的是一种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嘉善历史上因“民风纯朴、地嘉人善”而得名,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现在不仅保留着浓厚的民俗风情,浓厚的人文素养,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巨大的实效:全县6镇3街道全部建成文明镇。嘉善县公安局先后六次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局”光荣称号,为促进嘉善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成为嘉善县发展乡村旅游的“金字招牌”。
长三角地区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分析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15:05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396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