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353下载171次收藏

    摘要: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其整体专业教学中占据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往往受学生基本素质所限,故而必须设置一套符合其学习能力和有利于其达到专业从业要求的教学模式与目标。这不但是对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是对会计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倡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将学生培养为符合行业基本技能要求的“准职业人”的教学目标。会计专业,是一门对专业技能要求较为严格的应用型学科,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每一个操作环节,都有着非常明确的规范标准。因此,加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经验,逐渐构建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已成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中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确立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
 
    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的教育,中职学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首先要找准市场定位。随着高等教育的连年扩招,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给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目前,各地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均意识到了专业实践教学对学生日后在就业时的竞争能力及迅速融入行业职场能力的影响,所以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应用型、操作型人才,定位于培养初级会计职员,即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会计员”,而就业岗位应定位在一些小型工商企业、服务业以及中型企业的财会初级岗位。但限于各校自身的具体情况差异较大,所以尚未形成理想、成熟的会计教学样板。
 
    在会计专业的总体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的密切结合是会计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则和基本目标。教学中要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会计工作中实际业务问题,大力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和操作技能。中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不能仅仅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教学环节,而应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贯穿于中职会计专业的全部教学活动过程中,成为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主体,并且应把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与会计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断强化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性、针对性和职业性,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清楚从业行业的基本工作要求与规范,并能熟练操作与正确处理日常基本业务。
 
    二、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
 
    国外职业教育以胜任岗位为出发点,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中心开发课程,其理论基础主要是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与模式。能力本位教育的核心就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应该从会计职业岗位需要出发,培养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奠定学生就业基础。
 
    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的训练过程。所以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其内容设置应做到“不同层次,逐级递升”,使实训内容随着专业教学内容的深入,最大限度地涵盖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构建成一个合理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会计职业能力的训练、会计实践教学的组织应突出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基本技能训练
 
    这主要是指职业岗位(群)最基本的操作能力训练。基本技能是完成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所必需的基础性技能。这些训练主要在课堂或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如开设“书法”、“计算技术”、“出纳实务”等课程,进行汉字书写、阿拉伯数字书写、珠算、计算器使用、点钞等技能训练,在开设的《基础会计》课程中,进行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等技能训练。在开设的《计算机基础》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