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如何走出教育科研误区
摘要: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和科研存在很多误区,首先是教师身教言传存在问题,把教学和科研对立起来;其次是交给学生的方法不多,把应试和素质对立起来;最后是启发教育严重缺乏,经常走入华而不实的境地。
关键词:语文教育;教育科研;教学误区
“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的职责,更是语文老师的职责。语文老师只有不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成为科研型的教师才能真正做到“传好道、授好业、解好惑”。而想成为“科研型”语文教师决非易事,它要求语文老师有意识地避免走入教育科研的误区。
一、“身教言传”,走出把“科研型”与“教学型”对立起来的误区
教育实践中有这样的现象:有些老师课讲得很好,学生愿意听他讲课,也很喜欢这样的老师,可是每到考试学生却考不出好成绩(即“讲授型”老师);有些老师则是教研文章写得很好,学生却不喜欢听其讲课(即“科研型”老师);还有一种老师是课讲得很好(学生愿意听他讲课),教研文章写得很好,学生考试成绩也好,这种老师就是真正的“科研型”与“教学型”有机结合起来了的优秀教师。
“讲授型”老师失败的原因是教研不够,没有真正把考点教牢靠;“科研型”老师是备课不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研,而是走进了“为发文章而教研”的误区。
把“科研型”与“教学型”有机结合起来了的优秀教师是最讲究“身教言传”的。他教学生作文,首先自己会写“下水作文”;他教学生应试技巧,首先他自己得善于考试;他要想把课讲精彩,首先得充分教研,把课备好。本文以笔者教研实践为例展开论述。为了改变许多学生阅读面狭窄的现状,《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中学生应该涉猎的名著名篇。如曹雪芹《红楼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钱钟书的《围城》、巴金的《家》,鲁迅的《呐喊》,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托尔斯泰的《复活》、屠
语文教师:如何走出教育科研误区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13:51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377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