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改善大城市居民生活时间分配的几点建议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175下载279次收藏

 
    摘要:时间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研究生活时间分配能有效反映人们生活水平,促进人们有效地利用时间资源。文章以北京居民生活时间分配为例探讨分析我国大城市居民生活时间的分配及利用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生活时间分配;上下班路途时间;可自由支配时间
 
    人类活动是时间的消耗过程,古人常用“一去不复返”等来形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充分利用时间,对于社会的进步和整个人类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研究生活时间的分配和利用,就是要反映人们工作和生活状况,以促进人们更充分、更有效地利用时间资源。
 
    2008年5月,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统计局在北京市1500户城乡居民家庭中开展了时间利用调查(详见《北京市居民时间利用情况调查报告》)。本文主要根据该报告及1986年北京职工生活时间分配调查(详见参考文献1),以北京居民生活时间分配为例来探讨分析我国大城市居民生活时间的分配及利用问题。
 
    一、大城市居民生活时间分配的现状分析
 
    (一)工作时间相对较长
 
    工作时间指人们用于从事有酬社会劳动的时间。耶鲁大学金融学陈志武教授指出中国人年工作时间在全世界属最高之列,平均大约为2200小时,其他国家如阿根廷年人均工作1903小时,巴西1841小时,日本1758小时,美国1610小时,英国1489小时,荷兰1389小时。
 
    《北京市居民时间利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北京市居民人均常规工作日工作时间为7小时35分钟,剔除与工作有关的交通活动时间,实际工作时间为6小时12分钟,则每年实际人均常规工作日工作时间为1550小时(372分钟×250天);常规休息日工作时间每天人均137分钟,每年实际人均常规休息日工作时间约为262.6小时(137分钟×115天)。总计北京市居民每年人均工作时间约1812.6小时,与日本相比仅多了54.6小时。这说明北京居民的年人均工作时间紧跟发达国家,但与荷兰、英国等还有很大差距。
 
    (二)上下班路途时间占用率高
 
    调查显示,2008年城镇居民每天人均上下班路途时间为70分钟,较1986年高出16分钟;上下班路途时间占用率为4.9%,较1986年高出1.1个百分点。常规工作日上下班路途时间更高,2008年北京居民人均常规工作日路途时间83分钟,占用率为5.76%;城镇居民人均工作日路途时间91分钟,占用率6.3%。这个比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是相当高的。
 
    (三)个人生活必需时间有明显增长趋势
 
    个人生活必需时间是劳动者个人维持生存必须消耗的时间,主要包括睡眠时间、用餐时间、个人卫生时间等。1986年北京市职工工作日、休息日和一周平均每天个人生活必需时间分别为9小时35分、10小时49分和9小时46分,占用率分别为39.9%、45.1%和40.7%。2008年北京城镇居民工作日、休息日和一周平均每天个人生活必需时间分别为11小时3分、12小时24分和11小时26分,占用率分别为46.0%、51.7%和47.6%。从比较中可以看出, 20年来个人生活必需时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睡眠时间、用餐时间、个人卫生时间平均每天增加48分钟、31分钟、15分钟。个人生活必需时间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它是人们生活更安康、社会更和谐、经济发展更好的具体表现。
 
    (四)家务劳动时间有一定缩短
 
    家务劳动时间包括购买商品及服务时间、做饭时间、缝洗时间、照看老人及子女时间等。
 
    1986年北京市职工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家务劳动时间分别为2小时4分和4小时54分,一周平均每天2小时28分;2008年北京市城镇居民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家务劳动时间分别为1小时42分和3小时43分,一周平均每天2小时18分。其中,“准备食物时间”为48分钟,比20年前减少了6分钟;“洗衣与整理衣物”时间为10分钟,减少了14分钟。可以看出各项家务劳动时间均有明显缩短。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改善大城市居民生活时间分配的几点建议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