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966下载218次收藏
    
    摘要:文章对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文章分析了高校教师的需求特点以及建立健全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重要性,然后对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构建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高校教师;激励;激励机制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十余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高校之间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高水平师资的竞争。如何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一套科学的、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已成为高校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改革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一、什么是激励机制
 
    行为科学认为,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以鼓励达到目标行为的一种管理过程。它是以人本理论为基础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活动,追求管理活动的人性化。
 
    激励机制是指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而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在组织中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就是追求管理活动人性化与制度化的平衡。
 
    二、高校教师的需要特点分析
 
    高校教师这里特指在高校专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人员。高校教师是高校的灵魂和命脉。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高校教师在需要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一)精神文化需要的优先性
 
    社会对教师的行为规范要求、教育对象对他们精神文化方面的期待,使他们对精神文化有着特殊的爱好和兴趣,同时也使他们有着较高层次的理想和信念追求。这些因素使得教师的精神文化需要较物质需要更为迫切。
 
    (二)自尊和荣誉需要的关切性
 
    历史上的尊师传统,社会的尊重、工作本身的要求以及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在培养人才上的价值,都是发展教师自尊、荣誉需要的客观条件。当前,党和国家又特别强调了教育和教师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一切,使教师对自尊、荣誉的关切成为需要的重要特点。
 
    (三)知识和道德需要的相关性
 
    高校教师必须具有特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以及社会生活所需要的道德规范,用以履行教师这种角色所承担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社会职能。这样,承担教师这个角色的个体,就必须不断地追求知识,探索真理,而且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形成丰富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四)物质需要的精神丰富性
 
    教师需要的上述特点都反映了教师精神需要的高水平发展,但是这并不否定教师物质生活需要的必要性。他们的许多物质需要,一般也都含有与尊重、结交、归属情谊等社会性需要相关的社会性因素。总之,对于教师的物质需要,必须看到其中的精神因素,要恰当对待,如从纯物质的意义上看,则将不利于管理的实效。
 
    三、建立健全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教师建立正确的行为动机,引导教师的行为过程
 
    通过激励机制,学校对教师符合工作目标的情感、意志和行为会予以支持和强化,对不符合工作目标的意识、欲念和冲动则予以约束和归化,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进取风气,使大家朝着学校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二)有利于教师建立对自身行为的评价标准
 
    有了健全的激励机制,教师可以据此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科研等行为做出客观评判。激励机制所具有的教育性,也鼓励广大教师不断反省自己、鞭策自己,从而建立起对自身行为的评价标准,努力实现工作目标。
 
    (三)有利于挖掘教师的潜力和提高工作绩效
 
    这是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的最重要的作用。工作绩效的取得是和能力与积极性成正相关的,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大大地调动教师的内在潜力,激发其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绩效。
 
    (四)有利于学校吸引和聚集优秀的人才
 
    在高校管理中,通过健全激励机制,灵活地采用各种激励手段,创造良好的内外激励环境,既可以稳定本校高层次人才,又能吸引外部优秀的人才资源。
 
    (五)有利于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
 
    科学的激励制度包含有一种竞争精神,它的运行能够创造出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在具有竞争性的环境中,教师就会受到环境的压力,这种压力将转变为他们努力工作的动力,从而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绩效。
 
  &nbs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