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充分就业及其实现途径的理性思考
摘要:当前,江苏劳动力市场为买方市场,劳动力仍供大于求,而且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促进社会实现充分就业,能够促进全体社会成员稳定生活并逐步改善其生活质量,能够促进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能够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健康发展。根据凯恩斯的充分就业理论,结合江苏的实际,提出以下促进充分就业的实现路径:建立政策扶持长期有效的就业机制;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稳固第二产业就业;把促进服务业吸纳就业作为新的就业增长点;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质量;加快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转移;完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
关键词:劳动就业;充分就业;社会事业;长效机制;就业服务
随着江苏经济的迅速发展,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当前,江苏劳动力市场为买方市场,劳动力仍供大于求,而且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其主要表现为:第一,劳动力供给总量增加。“十一五”期间,江苏的就业将面临三个高峰期: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高峰期;农村人口向城镇积聚、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进入快速期;新增失业人员的高峰期。“十一五”期间,江苏每年新增失业人员加上结转失业人员都在34万人以上,劳动力供求仍有较大缺口。第二,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从需求方面看,江苏主要需要部分中级技能人才和大部分高级熟练技能人才,以满足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需要。但是,目前江苏技能人才总量不少,但是结构不尽合理,真正的高技能人才占城乡就业人数比例不足1/3,进城务工及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的劳动力中技能人才构成更低。因而,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其就业率呈现下降趋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地农民由于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就业难度愈来愈大;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和困难群体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第三,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难度增大。当前,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工资协商制度还不是很完善,企业克扣和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加班加点工资支付不规范、最低工资标准执行不到位等现象比较严重;地区间、行业间、企业内部工资收入差距较大,工资收入的“金字塔”型结构仍未改变;劳资矛盾时有发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往往遭受就业歧视和不法侵害;国有企业改革初期的遗留问题,如劳动合同变更、经济补偿费用支付、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在一定程度上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增添了难度。
一、实现社会充分就业的重大意义
促进劳动就业,实现充分就业,对于促进江苏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建设更高层次的小康社会,具有多方面的社会意义。
(一)充分就业能够使社会成员稳定生活并逐步改善生活质量
就业是就业者及其亲属基本生活费用的主要来源。对于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就意味着拥有了一份比较稳定的收入,意味着就业者及其亲属能够正常地生活。当经济总实力不算十分落后的社会出现了大面积的贫困现象和过大的贫富差距现象,则说明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比较严重的失业问题。现阶段,由于江苏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江苏的发展起步时间较短,社会成员的财富积累十分有限,我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对于就业的依赖程度尤其高。现阶段,解决贫困问题和贫富差距问题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就在于增加就业机会。
(二)充分就业能够促进全体社会成员自身全面发展
当社会成员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则会面临自身发展的问题,就会产生新的需求。而就业对于社会成员的自身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当社会成员对于其所从事的职业产生了兴趣而不是一种负担的时候,其个性化的发展便成为一种可能。不仅如此,当社会成员有志于为社会作贡献时,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也就成为这种抱负和价值观念得以实现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正因为就业对于社会成员的自身发展如此之重要,所以,一旦社会上出现大量的失业人员,必定意味着为数众多的社会成员包括失业者及其子女的自身发展面临着许多障碍,因而谈不上自身的发展问题,甚至一些社会成员已有的劳动技能也会逐渐丧失。
(三)充分就业能够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一个社会只有实现了充分的就业,社会成员的经济收入才有可能普遍地得以稳步提高。在此基础上,社会成员才有可能对自身处境形成较好的评价,才有可能普遍认同社会,形成一种积极的社
社会充分就业及其实现途径的理性思考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11:47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346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