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海南省乡镇企业集群模式的探讨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778下载246次收藏

    摘要:中国农村经济正在转型,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中国农村经济的转型意义重大。海南省乡镇企业的发展正在被海南省政府部门所重视。文章主要从对海南省乡镇企业现状和海南省农业资源优势的视角,探讨了海南省乡镇企业的集群模式。
 
    关键词:海南;乡镇企业;集群模式
 
    一、文献综述
 
    (一)关于农村经济
 
    1、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二元经济的概念最早是由荷兰社会学家j.h.博克提出的。二元经济作为发展经济学的一种概念则是刘易斯提出的。他于1954年和1955年先后在《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理论》两本著作中提出,在落后国家,弱小的资本主义部门(现代工业部门)与相对强大的传统部门(传统农业部门)并存形成社会的二元结构,前者资本相对充足,实行竞争产生利润,工人得到自己的边际产品;后者资本相对稀缺,没有竞争,不产生利润,人们如果要维持生计,必须要消费多于边际产出的产品。
 
    2、速水佑次郎的借用技术理论。这一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差异与自然资源禀赋没有多大关系,而要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来解释,其中关键是技术的引进和消化。
 
    3、增长极理论。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增长极理论认为为数不多的经济单位或地域对其他经济单位的经济增长单位存在着支配效应,这种支配效应主要来自创新能力。
 
    (二)关于企业集群
 
    对于企业集群,不同的经济学家有不同的定义,在各自的定义中,其内涵、着眼点都有一定的差异。最早对中小企业集群问题进行研究的是马歇尔(1890),他从“外部经济”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马歇尔把企业集群定义为产业区,把专业化产业集聚的特定地区称作“产业区”。他认为是由专门人才、专门机械、原材料提供、运输便利以及技术扩散等“一般发达的经济”所造成的“外部经济”促使小企业的集聚从而形成小企业集群。
 
    以佩鲁(1984)为代表的增长极理论认为,在地理空间上增长不是均匀地发生的,它以不同的强度呈点状分布,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区域经济。把推动性工业嵌人某地区后,将形成集群经济,产生增长中心,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增长。
 
    迈克尔•波特在《簇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中系统地提出了新竞争经济学的企业集群理论。在他看来,企业集群是集中在特定区域的,在业务上相互联系的一群企业和相关机构,包括提供零部件等上游的中间商,下游的渠道与顾客,提供互补产品的制造商,以及具有相关技能、技术或共同投人的属于其他产业的企业。此外,还包括政府或非政府机构。
 
    (三)关于企业集群模式
 
    从发达国家实践和中国沿海地区中小工商业发展情况看,中小工商业集群发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一是分拆依托集群。即将一个特大型企业分拆成若干个中小型企业。二是自然依托集群。即指众多中小工商型企业以大型企业为依托,在其周围聚集,并与之配套或关联从而形成的中小企业集群。三是自然集群。即指众多的中小型工商企业由于特定的地理、资源与文化历史条件在同一区域或相邻区域的自然集群。
 
    已有学者借用计算机拓扑网络结构图对中国西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提出了三种模式:一是资源禀赋模式。该模式以位置维度为重心,又称自然资源模式。其特点是以煤矿、港口等中心资源位置来决定集群内相关配套产业的地理区位分布。二是产业关联模式。该模式以环境维度为重心,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具有产业关联性,它们以价值链为纽带而聚集在一起。三是资源共享模式。该模式以位置、环境和路径三个维度为重心,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为了共享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等公共资源而聚集在一起,以降低相关成本费用等。
 
    根据国家干预在企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作用的强弱程度以及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的互动程度,总体上可以将企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市场主导型企业集群发展模式,以美国的硅谷、“第三意大利”和北欧等国家的企业集群比较具有代表性;二是政府扶持型企业集群发展模式,以日本筑波、印度班加罗尔和台湾新竹等为代表。
 
    二、海南省乡镇企业现状
 
    (一)农产品加工企业快速成长
 
    到2007年底,全省规模以上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达82个,比2006年增加了11个;其中规模食品加工企业33家,2008年上半年乡镇企业规模农产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2.69亿元,食品加工企业增加值1.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5%和27.8%,农产品加工业增幅高于规模工业10.8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乡镇工业的主要行业和重要增长点。新投产项目作用逐渐显现,2007年全省乡镇企业新上项目137个(预算投资额50万元以上的项目),年底前已投产71个。2008年上半年又有项目陆续投产,随着这些项目的投产达产,对营业收入的贡献率增大。
 
    (二)产品市场不稳定
 
    海南乡镇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经济技术实力的限制,市场份额极不稳定,产品品种结构需要经常调整和改变。相应地,企业的组织方式、决策程序、管理方法也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无疑给海南乡镇企业管理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企业的经营达不到所要求的水平,而出现了较短的产品生命周期。
 
    (三)劳动力流动性大
 
    劳动力流动性较大一方面表现在海南省教育水平偏低,特别是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差;另一方面,海南乡镇企业的发展环境较差,吸引力较低,难以为企业谋到优秀人才。另外,农村劳动力“兼业”的就业形式,使就业相对不稳定,流动性大。
 
    (四)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职能缺失
 
    随着计划经济的结束,纯之又纯的乡办企业已不复存在,不断涌现出来的个体私营经济更多地依靠市场配置资源,不再找政府、找部门,使得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感到管理手段失灵。而乡镇企业缺少了政府在第一线的服务,必然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对海南省乡镇企业集群模式的探讨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