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126下载210次收藏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协调进步的系统工程,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根基。文章就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含义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必要性及建设途径做出研究和论述。建设和谐文化,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及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文化
 
    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内涵
 
    和谐文化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体现在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形式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基于对这一文化形态的构想,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精髓的同时,汲取当代人类文明成果,建立一个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文化形态。
 
    和谐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文化是人类进步的结晶,是面向未来的文化,它遵循历史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具有创新性。先进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文化,既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又批判继承人类理性精神,同时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代表人民群众要求,为人民服务。先进文化是能够不断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文化,其前进方向指向人的精神世界不断丰富,人的精神力量不断增强,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的思想观念是人类精神进步的产物,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自身的和谐,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数千年来人类的美好理想。和谐文化自然具有进步的性质。因此,和谐文化就是先进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文化建设的现实要求和具体体现,建设先进文化,必须首先建设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形态,需要其成员具有共同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目标追求和坚实的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融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旨在培养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能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道德基础。
 
    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必要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为一体的全面进步协调发展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但在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发展及意识形态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对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具有重要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可以为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提供智力资源。依据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领域和政治领域的发展从社会存在的意义上制约着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而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又以社会意识形态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领域。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变化还应借助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而成为社会发展的先导。在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实行社会主义的高度的俄国,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文化知识为创造物质财富提供智力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有利于创建和谐文化环境,缓解社会矛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和奋斗目标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以和谐文化引领社会发展,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但当前尚不具备和谐的文化环境而引发的诸多矛盾,使群众的文化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有利于培育文明风尚,建造坚实的思想文化根基。和谐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和谐思想为导向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社会风尚、道德行为规范的文化形态。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甚至还存在着一些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因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谈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