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县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摘要: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改善投资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成为长丰县化危为机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文章对长丰县服务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长丰县;服务业;现状;对策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如何化危为机?长丰县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确立了“三化联动保增长,科学发展进十强”(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十强:综合实力全省十强)的鲜明主题,加快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增加就业岗位,改善投资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长丰县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本文对长丰县服务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一、长丰县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十一五”以来,长丰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服务业发展。2006年,县第八次党代会在“工业立县、优农富民、融入合淮、与市俱进”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产兴城”新的发展思路,为服务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扩大了服务业发展的领域,全县服务业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行业结构、就业结构、税收收入等方面,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一,从服务业经济总量看,2008年,长丰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5亿元,同比增长1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8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6.5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1.08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21%,占非农产业增加值的31.7%。上述数据表明,服务业已经成为长丰县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从服务业的产出结构看,2008年,长丰县服务业增加值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42264万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20%;批发零售贸易及住宿餐饮业实现46062万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21.8%;金融保险业实现7338万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3.5%;房地产业实现29614万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4%;其他服务业实现85563万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40.6%。由此看来,传统服务业在全县服务业中仍占有主导地位,在服务业发展中发挥积极带动作用。
第三,从服务业的就业结构看,2008年,长丰县就业人数48.7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18.8万人,第二产业就业18.5万人,第三产业就业11.4万人,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23.5%,占非农产业就业人数的38.1%。可以说,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渠道。在就业方面发挥着第一、二产业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四,从服务业的税收收入看,2008年,长丰县完成地税收入32100万元,其中,服务业税收为16651万元,占地税收入的51.9%,服务业是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发展,服务业对税收收入的贡献也在日益增加。
二、长丰县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长丰县服务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面临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服务业发展速度滞后
近年来,服务业增长速度虽然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但和工业经济增速相比,差距较大。自“十一五”以来,工业凭借其总量大、增速快的优势,拉动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在生产总值中的份额持续扩张,而服务业的年均增长速度慢于工业增长速度20%以上。2008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十五”末下降逾10个百分点,总量规模和所占比重都明显小于第一、二产业。目前服务业比重低,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全县经济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传统服务业特别是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占的比重过大,其增加值占40%以上。新兴现代服务业如信息咨询、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人才交流、专业技术等市场发育不足,文化、教育、卫生、科研等市场参与程度较低,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为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发展缓慢,不能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这种不合理的行业结构造成了服务业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成为制约长丰县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三)服务消费潜力不足
一定的收入水平决定着消费需求的水平、结构和层次。目前从长丰县在全省的位次看,人均收入水平不高。2008年,人均gdp达到1232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8亿元,分别居全省第22位、23位、40位。长丰县又是城间县,部分居民的消费需求在合肥和淮南两大城市,服务业的需求潜力不足,难以支持
长丰县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09:03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302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