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
摘要: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了严重影响,会计政策选择正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制度安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的负面影响。文章从会计政策选择的本质和影响因素出发,介绍了企业可从存货计价、固定资产折旧、人民币结算和公允价值计量4方面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
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会计;会计政策选择
会计政策选择是财务会计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企业业务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财务信息质量也将更多地与会计政策选择相联系。可以说,会计政策的选择伴随整个会计过程的始终,其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和信息使用者据以进行决策的正确程度,进而影响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陷入深度衰退的大环境下,企业可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来降低其负面影响。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本质
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在会计准则等有关法规的范围内,对可供选用的会计原则、方法、程序进行定位、计量的比较分析,从而选择会计政策的过程。
会计政策选择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选择不是个别原则、方法的简单汇集,而是一种整体优化,即构成企业会计政策的各组成部分应有内在一致的目标,受统一的政策思想指导;二是选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政策的最初确立需要选择,而已有的政策变更也是一种选择。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往往因选择的会计政策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甚至相反的会计结果,从而影响各利益集团的经济利益,导致各利益集团不同的决策,最终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效果。因此,会计政策选择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制度安排,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过程是会计报告的编制者与相关经济利益集团博弈均衡的结果。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
从会计政策选择的本质可知,会计政策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会计环境和各种社会契约成本因素的制约。
首先,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与所处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良好或恶劣的经济环境会促使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如国民经济良好,物价波动幅度小,经济秩序合理时,企业会采取积极的会计政策。相反,当企业处于一个不良的经济环境中时,会促使企业选择相应的会计政策与之抗衡。
其次,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与法律法规密切相关。企业在处理具体业务时,要以会计基本准则为指导,即要求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应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的要求。企业如果不能审慎地从法律、法规允许的若干备选会计处理方案中进行恰当的选择,就无法正确进行会计处理和实现客观公允揭示。
再次,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还与其生产经营特点有关。企业规模、类型不同,所处的行业、生产经营特点不同,会计信息的揭示范围和要求程度也不相同,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往往有较大差异。
国际金融危机正是从经济环境角度影响会计政策选择。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是由美国的次贷危机直接引发的,但它的根源却在于全球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根本缺陷和病症。货币本应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但是以华尔街为代表,在实体经济之外,却形成了一个与之并存的虚拟货币经济。目前在全世界流通的资金中有97.5%是投机资本,实体经济所需的货币量仅占2.5%。这场危机是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秩序的恶性反映,对世界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当然,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置身于事外。因此,企业可以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来减少金融危机对自身的影响。
二、国际金融危机下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14条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即新准则将存货发出成本的确定方法仅包括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3种方法,取消了后进先出法。
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全球经济进一步下滑,失业率进一步上升,人们对未来的预期进一步恶化,降低消费能力是在所难免的,全球经济进入了相对通货紧缩时期。在这种环境下,企业选择“先进先出法”来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会对企业产生有利影响。因为在经济持续低迷时,社会的物价会进入一个持续下降的通道,企业购置和使用的存货也会处于下跌趋势,此时,采用“先进先出法”来计价,会导致期末存货价值降低,生产或销货
金融危机下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07:08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70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