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贷政策的今后走向——“软着陆”
摘要:随着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2009年上半年我国经济逐步有了好转迹象。其中,宽松的信贷政策功不可没。然而,当前猛增的货币信贷是否合理?今后的信贷政策之路又应如何去走?文章将就这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财政政策;信贷政策;通货膨胀;资产泡沫
伴随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严重冲击,我国经济2008年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面对危机四伏的现状,一方面我国政府制定出台了十大措施以及两年4万亿元的投资方案,另一方面央行积极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大幅增加信贷规模,我国有史以来最犀利的经济刺激组合拳挥动了。
截至2009年上半年,经济刺激方案已起到了效果: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1%,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9%。不可否认,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我国经济回升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央行统计,2009年6月份新增贷款1.5万亿,上半年新增信贷高达7.37万亿,比2008年全年的4.91万亿元多2.46万亿。与此同时,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6.89万亿元,同比增长28.46%,增幅比上年末高10.6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9.32万亿元,同比增长24.79%,增幅比上年末高15.73个百分点。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信贷猛增的现实反映在了上述数据之中。
那么,信贷猛增现象究竟是好是坏?宽松的信贷政策还会持续多久?
一、信贷发放的合理性分析
分析信贷发放的合理性问题不仅涉及到“量”,而且关系到“质”。只有做到“量”与“质”统一分析,才能判断信贷发放是否合理。
(一)“量”的合理性分析
1、总量方面。2009年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7.74万亿元,同比增长34.44%。同期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6.63万亿元,同比增长29.02%。存贷款比例为66.64%,比去年同期增加3个百分点左右,但低于国际警戒点75%的水平,说明从存贷款比例看,信贷的“量”处于合理范围。
2、对经济贡献方面。2009年上半年,在4万亿元投资政策刺激下,政府投资带动私人投资共同推动了投资的不断攀升,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在此期间,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同比增速由2008年底的26.10%上升到2009年上半年的33.50%,固定资产增速创近几年来新高。与之对应,银行贷款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的同比增速则由2008年底的11.40%上升到了2009年上半年的34.4%;而从银行贷款占固定资产总资金来源的比例看,2008年占比15.72%,2009年前6个月的占比平均值达到19.6%左右,总体占比高于2008年年末,说明信贷资金在推动投资方面贡献显著。
因此,从“量”的角度看,虽然目前信贷速度较快,量较大,但综合看仍处于相对合理、可控的范围,宽松的信贷政策仍可当作刺激经济的重要方案之一。
(二)“质”的合理性分析
信贷结构关系到信贷政策的实效性及持续性,关乎到信贷资金在实体经济内部及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分配结构问题。上半年为了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而增加的货币信贷7.37万亿元,有多少流向实体经济部门?有多少流到了中小制造企业?
1、从短、中长期贷款比例看。根据央行统计,人民币各项贷款从投放时间看,前6个月中长期贷款占比分别为36%、36%、48%、80%、68%、64%,平均占比为55%,说明大部分贷款流向国家大型基础建设项目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第二季度表现更加突出。这不仅反映了中小企业贷款的相对窘相,也造成了相当数量的闲置资金流向了非实体经济部门以及非制造业实体经济部门,上半年我国楼市与股市相对火爆就是一个佐证。
2、从企业存款看。2009年前6个月新增人民币企业存款5.29万亿元,其中活期企业存款2.26万亿元,定期企业存款3.01万亿元。企业存款的增量数据相比2007年、2008年同期都有很大的提高。企业存款主要来源于企业的资本额、经营收入、从银行的贷款留存额等。由于上半年很多企业正处于从亏损走向盈利的阶段,企业的资本额以及经营收入增量可能并不高,因此在企业存款中可能留存有部分的银行贷款。这部分留存款可能是项目暂未启动或者项目资金正在逐笔发放中。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确实有部分信贷资金仍滞留在银行体系循环。
3、从票据融资看。上半年,票据融资在新增贷款中的比例较高,尤其在一季度,票据融资在新增贷款中占比一度高达46%,而整个一季度短期性贷款(含票据融资)占比更是达到59%的份额。票据融资大增和利差关系密不可分,企业可以在银行利率和票据融资的利率之差获利。企业用票据融资的方式进行短期借贷,然后将一定比例的票据融资资金通过定期存款回到银行。这表明有一部分资金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
所以,从信贷“质”
我国信贷政策的今后走向——“软着陆”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07:06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70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