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的实证研究
摘要:文章使用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定量分析了1989-2006年我国统一货币政策冲击对八大经济区域产出和物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表现为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地区产出和物价在反应程度和时滞上具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货币政策;区域差异;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
一、引言
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是指不同地区面对统一的货币政策冲击时,在反应程度和时滞上的差异。统一货币政策在执行效果上产生地区性差别,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地区差别密不可分。理论认为产生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三大渠道分别是利率渠道、信贷渠道和汇率渠道。在利率的敏感性方面,luigi等人指出不同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产出的比例不同,比例越高的国家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就越高。在银行信贷渠道理论的实证研究方面,kashyap和stein发现,银行体系主要由小银行组成的国家,其货币政策执行的银行信贷传导效果更强于主要由大银行组成的国家。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方面的研究。于则的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对各地区企业信贷可得性的不同影响导致了各地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存在较大的差异;宋旺和钟正生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分析得出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是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
二、模型建立和数据说明
本文依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5年6月发布的《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对大陆31个省份划分为8个区域。变量的选择如下:
选取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作为货币政策的指标。这主要是考虑到目前我国的信贷渠道仍然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
选取人均真实gdp作为区域产出指标。原因在于真实gdp是测度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
选取区域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作为物价指标。
定义同期各省广义货币供应量为该时期省内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其中,区域人均真实gdp、区域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都按可比价格进行整理,然后对这些经过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对数调整,以避免数据波动过大造成的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问题。
由于数据可取性的限制,实证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数据是1989-2007年的年度数据,原始数据来源于《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等。
同时,因所选取的数据都是时间序列数据,为避免“伪回归”问题先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方法检验各变量的平稳性。从检验结果可知只有第一组、第六组和第八组的4个变量都是I(1)。故选取这3组继续进行研究。考虑到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路径可概括为:“货币政策→银行信贷量→gdp→价格指数”,因此确定var模型的变量顺序是:dindk、dinck、dinpgdp、dincpi;建立var模型。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为了对各区域信贷、产出、物价与全国金融机构贷款额的动态特性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应该对前述的估计方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通过eviews6.0软件得出3大区域的产出和物价两大因素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曲线图。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的实证研究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07:05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69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