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及其调整展望
摘要:针对农业科研经费管理和执行的现状,文章从制度、执行以及技术方面分析了问题,提出了科研院所财务会计应转变以往“计划”的思想,为对科研进行“财务指导、监督”的思想,并对其调整进行展望。
关键词:农业科研经费管理机制;调整展望
农业科研经费是支撑科研活动、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科研单位乃至整个国家科研实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国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进入了快速增长期,1996-2003年该投入增加约1倍。但是由于受过去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我国正在建立新型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农业科研运行机制的制约,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科研经费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因此,面对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新情况对农业科技提出的挑战,我国必须建立起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行效率的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机制、管理机制和支撑条件。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国家事业费拨款是农业科研院所赖以生存之本,争取较多的事业费和科技三项费、搞好科技开发创收工作是农业科研院所稳定和发展的保证。而管好用好科技三项费,加强对经济实体的财务指导监督和管理,是所有财会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促进科研、开发工作健康发展的基础。本文将就农业科研经费的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展望提出论述。
一、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多年来,各级科研机构一直在研究建立既适应科研特点,又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科学基金和科研计划专项经费的管理机制,如实行“基金制”和“课题制”等管理方式。但是,由于旧的管理方式和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相关制度不够协调,整个财务制度并未做相应改变,因此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管理制度方面
管理制度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依据。目前,在管理制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管理制度未能与现行财政制度保持统一。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中执行的各种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大部分是前几年制定的。随着财政制度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农业科研单位逐步实行了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和收支两条线等,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规范和细化支出项目。但是,现有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是针对传统科研管理模式制定的;办法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在执行过程中不易把握。如目前农业科研单位实行的是1998年1月1日起执行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现行财政制度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没有完全配套。
2、管理办法多,执行难度大。目前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中执行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很多,如863、973、社会公益类、基础类、948、农业专项等,每项经费都有各自的管理办法,差异较大。例如,在支出科目设置方面,有的项目统一预算;有的项目不统一预算;还有的项目预算科目设置与研究工作发生的支出内容不衔接;在成本支出方面有的可以开支人员经费和管理费,有的则不行。众多的管理办法造成财务管理执行难度大。
3、管理制度监督不够有效。总体上看出,目前我国大部分科研经费监督缺乏有效的监督系统和机制,监督制度不完善,存在重复或缺位。另外,虽然现行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对支出内容作出规定,但是缺少强约束规定,造成超范围支出和支出结构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预算管理方面
预算管理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1、预算编制的依据不完善、不充分。科技经费管理部门在确定科研项目预算时,总是认为承担研究工作的科研单位已经获得了部分财政拨款,如科学事业费。因此,政府再拨科研项目经费时,
农业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及其调整展望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06:51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66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