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剪纸符号在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从民间美术与设计艺术的关系谈到民间剪纸符号蜕变的设计性倾向,尤其是功利性与象征性方面同设计的关联。对于民间艺术剪纸这种特殊的符号,现代设计对其传承和运用,显然不只是片面地模仿,而是对它蕴含着的符号有选择性地加以使用,并对其意蕴加以过滤和升华,以达到作品的创新。
关键词:剪纸;符号;设计;创新
“民间美术与设计艺术之间早就有着源远流长的血缘关系,当远古的先人在彩陶上描绘出第一个花纹时,就奠定了民间美术的基础,设计也就在这一瞬间产生了。”可见民间美术与设计的不解之缘。而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不管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越来越多的民间元素被应用到设计创作中,更彰显了二者之间随着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新机缘。我们该怎样运用民间艺术元素嵌入设计达到作品的创新?创新不应该是凭空设想,也不是毫无根据的主观臆造,创新的基础来自对基本规律的理解与开拓。钟孺乾根据视觉艺术创造的规律提出的“迹象论”,指出视觉艺术是由迹和象两种元素所达成,这对于设计从民间艺术汲取营养应有所启发,视觉语言转换的基点有可能是材质的“迹”,也可能是结构的“象”。在中国的民间艺术中,先辈们留下了众多的优秀遗迹,在现代的设计艺术中,我们应该能动地把这些具有中国民间特色的艺术符号应用到我们的设计理念中。这种基础同样应该在“迹”与“象”的理论上找到契合点。在现代设计艺术中剪纸是最重要、最亲近的资源。
一、设计创新的沃土——民间剪纸
(一)剪纸发展的设计性趋向
剪纸艺术更是一朵绮丽之葩,盛开在古老的中国。它一直展示着自己特有的形式之美和意蕴之魅。应该说剪纸是原始艺术的延续,它直接继承了原始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不少的民间剪纸艺术在内容和纹样上还残留着原始艺术的痕迹(见图1、图2、图3)。因为纸有便于剪刻造型的特性,它也就符合了当时民俗中所需要的剪纸艺术的要求。之后,剪纸这门不可替代的艺术表达形式便在中国的文明中留下了瑰丽的迹象,也成为现代设计家们垦之不尽的沃土。
由于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加之又长期处于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及部分原始经济社会中,加之民族区域文化的不同,也就形成了风格不同的民间剪纸。大体上可以分为南北两派:北方的剪纸多用剪的形式而南方则多用刀刻的方法,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划分。有的剪中有刻,有的刻中藏剪。这样就使得他们作品的风格也各不相同,有的犹如行云流水、线条悠扬绵长;有的阴阳并举、刚柔相济;有的细微繁缛、花样密集等。虽然说民间剪纸在不同地域之间所形成的风格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希冀是一样的,全都深深地潜藏在这镂空雕刻的刀锋剪痕之间。风格的多样化以及创作动机的美饰要求,使得剪纸不得不向着设计的趋势发展。如剪纸(见图2)差不多是画像石(见图1)的翻版,但到了图3,则变成了设计性很强的图案符号。所谓借鉴与创新,剪纸与设计的融合,这也是个典型的例证。
(二)剪纸的造型及意蕴之美为设计提供参照
象征性寓意和质朴鲜明的造型是剪纸最大的特点。它常常通过谐音、寓意、隐喻3种方式来赋予造型上的象征意义。很多的时候在情感的表达上大都以含蓄为美。他们的主题常常以求生、趋利,避害3种功利倾向,显示了老百姓用自己的独特方式表达自然需要的普遍祈求。“本着‘阴阳-太极’的认知模式和超越现实的理想,先前的人们在创作中以能动的唯我态度把握客观对象,让现实原型按作者的审美意志重新构造”。剪纸艺人往往都是把认知的对象理想化、典型化处理来寻求共性的神似,剪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民间的剪纸中恒久的题材中,《蛙喜莲》含蓄的表达男女恩爱,《鱼戏莲》代表着子孙繁殖,《扣碗》表示情投意合,还有鲤鱼跃龙门,鸳鸯戏水等。还有很多利用谐音的,如鸡(吉)磬(庆)有鱼(余),莲(连)笙(生)桂(贵)籽(子)等。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在自然之物的本质后面剪纸的民间艺术家们更多的是赋予了它们吉祥的象征及心底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寄托着人类对世界、自然、生命的爱。这些艺术特质和情感表达方式也深受现代设计艺术家的青睐。
二、民间剪纸在现代设计艺术中的应用
民间剪纸符号在设计中的应用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06:28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59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