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视角下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发展探析
摘要:中国-东盟博览会包括展览板块和会议板块,至今已举办了5届,取得了不少成绩。文章从会展的视角,把中国-东盟博览会放置于中国、世界会展业格局来看,再具体分析了自身的发展状况,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最后得出展览板块发展空间不大的结论,建议政府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东盟博览会;会展视角;展览板块;发展
自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址广西南宁以来,已经举办了5届,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自2008年以来,全球性通货膨胀抬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世界经济各种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增多,东盟2009年的增长率下调到5.7%,低于亚洲整体经济增长2个百分点,前期越南等国还出现了金融动荡等。面临新的环境和挑战,如何在更高的起点和平台上实现更好的发展,本文从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会展属性出发,结合其政治属性,用会展的视角看其发展中的问题矛盾所在,分析其展览板块状况,得出了相关结论。
自2004年以来,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经成功举办5届,多形式、高层次、大规模、国际化的展览、洽谈、论坛和文化活动相互辉映并取得丰硕成果,有力地配合了国家周边外交,促进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博览会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依托,在专题设置和展品类别上,把自由贸易区降税的商品作为重点,致力于将贸易专业化和投资便利化带来的商机及时传导给企业。4届博览会共设展位12868个,参展企业7413家,共有8.2万名参展商和采购商参展参会,贸易成交额49.2亿美元,签约国际合作项目投资额222.6亿美元,签约国内合作项目投资额2203亿元人民币。2007年,博览会被权威部门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品牌会展,列广交会之后,位居第2。中国-东盟博览会与广交会、深圳高交会、厦门投洽会一道成为国家商务部重点主办的四大会展。
中国-东盟博览会成功搭建了中国-东盟交流、合作和对话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进程,取得一定经贸成效,其影响力不断扩大,并刺激和带动了广西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从会展的视角来看中国-东盟博览会,从会展属性和政治属性来看,其情况如何?
从世界会展业整体来看,欧洲会展经济整体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北美洲和大洋洲会展业发展各有特色。由于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第三产业做后盾,加上丰富的管理经验和长期形成的高质量服务水平,使其会展经济保持领先及稳定增长态势。欧美会展业强国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以2001年数据为例平均达60%以上,发达的服务业有效地支持了会展业的发展。中国2004年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仅为31.9%。2006年中国举办规模以上的展会达4000多个,直接会展收入约140亿元,而美国举办规模以上的展会达10000多个,直接会展收入约900亿美元。中国虽为会展大国,但并非该领域的强国,并且不同城市会展业发展的水平参差不齐。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从改革开放起,才由计划向市场迈进,经近30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与欧美会展业强国相比差距仍不小,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较弱,在产业规模与结构、会展场馆规模、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会展的组织管理及会展相关法规的完善程度等方面暂时与发达国家还不能相提并论,大多数会展还处于第一和第二发展阶段,即销售功能阶段和客户营销阶段。已举办过5届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在策划、营销和服务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成熟,在国内没形成自己的优势,仅靠国家政策的支持,无法真正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国际化的博览会在国内没有较强的竞争力,走向国际则有很长的路要走。
会展经济作为新型经济,它的连带、辐射、拉动、整合的功能和作用,日益在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呈现出无穷的魅力,并以会展特有的运行规律快速发展,形成中国会展城市发展的格局——五大会展经济带
会展视角下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发展探析
点击下载
上一篇:饮食文化的旅游美学价值下一篇:企业理财文化 是投资还是成本?
本文2010-08-18 10:06:27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58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