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危机管理中的信息沟通
摘要:信息沟通是高校危机管理的重要环节。在高校危机管理的过程中,应遵循信息沟通的理论,掌握信息沟通技巧与要领,建立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危机管理信息沟通及反馈机制,以有效地应对危机,降低危机所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高校;危机管理;信息沟通
高校危机与其他危机相同,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严重危害性和舆论关注性的基本特征,高校管理者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并迅速采取行动,尽可能把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沟通作为危机处理的基本手段和工具,具有其他任何手段和工具都无法替代的作用。“成功的危机管理,50%在事件的处理,50%在对外的沟通。”可以说,危机处理本质上就是危机信息沟通。
一、信息沟通在高校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沟通是指为了设定的目标,凭借一定的符号载体,在个人与群体间传达思想、交流情感与互通信息的过程。美国著名学者明茨伯格(h.mintzberg)指出:“管理工作有10种作用,而沟通和人际关系占三成。”由此可见沟通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在高校危机越来越呈现复合性、多样性的背景下,更突显出危机信息沟通的重要性。具体来说,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及时传递危机信息
危机决策要以准确、及时的危机信息为基础,而要使危机信息及时传送给危机决策者,必须依赖于良好的信息沟通。高校作为青年人聚集和成长的场所,发生危机事件的概率较高,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流行疾病、管理危机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目前,我国高校的组织机构还普遍存在着管理层次过多、横向分工过细的弊端,信息沟通渠道不畅,效率低下,不能适应高校危机管理的需要。因此,构建科学的危机信息沟通机制,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危机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为高校危机决策提供可靠的基础。
(二)凝聚各方力量
高校是培养社会栋梁之才的场所,担负着社会赋予的教育与安全的责任,一旦发生危机,将牵动着全社会关注的目光。因此,高校危机管理必须整合学校师生、家长、传媒和政府部门等各方力量,共同应对危机。通过危机信息沟通,有助于赢得危机治理参与者的理解和支持,多方争取支持,将社会的强烈关注转变成强大的动力,尽快实现转危为安。
(三)改善高校社会形象
任何危机,都会对高校的声誉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危机发生之后,高校管理者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不仅可以加强内部团结,统一思想和行动,也可以通过与公众展开真诚坦率的双向沟通,及时控制危机引发的不良社会影响,不仅公众的知情权得到了尊重,而且也可以借此体现高校民主、开放、多元的良好风范,有利于树立高校良好的公众形象。
二、高校危机管理中信息沟通的原则
高校危机管理中的信息沟通着眼于已发生危机的有效应对,力求减少或者扭转危机对学校的冲击和给学校带来的危害。在沟通时,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快捷性原则
危机具有突发性的特征,传播速度快。高校是特殊的单位,在校的大学生是家庭和社会的未来,学校危机一旦发生,就会在校内外迅速传播,大学生往往成为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因此,反应速度是解决危机的关键所在。当危机发生时,高校管理者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掌握信息沟通的主动权,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尤其是要及时地让公众了解危机的真相和学校已经采取的应对措施,澄清传言,粉碎谣言,化解怀疑、隔阂和误解,为危机处理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真诚性原则
真诚和信任是危机沟通的基础。要想取得公众和新闻媒介的信任,只有采取真诚、坦率的态度。真诚性原则在于沟通者应确保所发出信息的真实性,正如美国危机管理专家杰弗里·r·卡波尼格罗所言,“传递一种诚实、坦诚、可接近的强烈感觉是很重要的,它是有效管理危机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危机爆发后,高校管理者必须主动向师生与公众讲明事实的全部真相,绝对不能遮遮掩掩,否则会增加公众的好奇、猜测乃至反感,延长危机作用的时间,增加危机的伤害力,不利于控制危机局面。
(三)主动性原则
 
试论高校危机管理中的信息沟通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06:14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56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