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临港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分析
摘要:曹妃甸具有良好的地理区位、独特的自然条件、较强的资源支撑以及产业后发等比较优势。因此曹妃甸发展临港产业集群应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发挥现有工业基础优势,以石油化工、物流、钢铁、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流,形成与其他地区分工互补的重化工业产业集群。
关键词:曹妃甸;临港产业集群;优势;发展路径
临港产业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沿海地带重要的经济现象,也是沿海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形式。港口既面向市场又靠近原料产地,具有运费低廉的优势,成为许多产业的最佳生产区位。集群化是现代临港产业的特点,许多重要的国际性港口周边都伴有发达的临港产业,并且同类产业集聚程度很高。产业集群在港口周边集中有利于提高沿海地区的区域竞争力,并发挥其增长极的作用,通过辐射效应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实力的提升。
一、临港产业集群
临港产业集群是依托于港口的开放式产业集群,是在全球要素自由流动和产业转移的背景下,相同或相关产业企业在港口地区的高度集中。与一般的产业集群相比,临港产业集群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以港口为依托。从产业特征上看,核心产业都是临港产业,即依赖港口输入原材料或输出产品的产业。从区域布局看,都在港口周边。二是集群规模大,产业覆盖面广,是一种“复式集群”。产业集群具有专业化性质,通常以某个具体的产业或相关产业为核心。临港产业集群则往往是若干个专业化产业集群的复合体,如在港口城市,同时存在造船产业集群、石化产业集群、汽车制造产业集群等。三是临港产业集群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产业集群既有开放式的,也有相对封闭式的,而临港产业集群则具有高度开放的性质。从供给角度看,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往往是由其他地区流入或转移而集聚形成的,从需求角度看,满足的主要是外部市场。
二、曹妃甸发展临港产业集群的优势
(一)港口优势(见表1)
曹妃甸是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南部渤海湾中的一座小岛,为古滦河入海冲积而成,至今已有5500多年的历史,是历代海运的必经航道。曹妃甸具有“钻石级”的港址,“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大陆有浅滩”,是曹妃甸最明显的自然地理特征。距陆地18.4公里,岛与陆地之间为广阔的滩涂,可利用的滩涂面积约310平方公里。港口地质结构稳定,填海造地每平方米的地基承载力可以达到15吨以上,具备建立以钢铁、石化等大型临港工业为主的工业港条件。该海域常年不冻不淤,从甸头向前延伸500米,水深即可达到25米,甸前深槽水深达36米,是渤海最深点。由曹妃甸向渤海海峡延伸,有一条深达27米的天然水道,一边连着天津,一边直经海峡,通向黄海。水道和深槽的天然结合,构成了曹妃甸建设深水港口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30米水深岸线长达6公里之多,是渤海湾唯一的不需要开挖航道和港池、不需疏浚维护即可建设30万吨级大型深水泊位的天然港址。从岸线资源来看,唐山市海岸线全长334.8公里,其中大陆岸线长199.3公里,占河北省大陆海岸线总长度的40.9%。大陆岸线中适合建港的岸线66.7公里。丰富的岸线资源为曹妃甸发展临港工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区域优势
曹妃甸毗邻京津冀都市群,位于环渤海湾中心地带。东部隔滦河与秦皇岛相望,距秦皇岛170公里,西部距北京市区220公里、距天津市区120公里,南接渤海,北依燕山隔长城与承德相接,是连接华北、东北地区的咽喉要地和走廊。曹妃甸交通十分便捷,京山、京秦、大秦、通坨4条铁路横贯全境,京沈、唐津、唐港、西外环4条高速公路相接,形成了o+x型高速公路网,102、205、112等国省干线公路相互连接,还有迁曹铁路、唐曹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等,构成了现代化的交通网络。顺畅的交通体系为曹妃甸联系中国华北、东北、西北地区3大经济腹地提供了最经济、最便捷的通道。曹妃甸海上西距天津新港38海里,东北距秦皇岛港92海里,距京唐港33海里,在全国深水大港布局上,南距浙江北仑港840海里,北距辽宁大连港130海里。从国际海运航线来看,曹妃甸隔海与朝鲜、韩国、日本相望,距韩国仁川港400海里,距日本长崎680海里,神户935海里,是东北亚国际航运网络的重要节点。同时与矿石出口国澳大利亚、巴西、秘鲁、印度、南非等国海运航线也十分顺畅,构成了运输便捷、成本较低的海陆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
(三)资源优势
 
曹妃甸临港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分析
点击下载
上一篇:梅山保税港区的竞争力分析下一篇:海西经济区基础设施现状及发展对策浅议
本文2010-08-18 10:05:48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49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