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治视角看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不断化解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以实现利益大致均衡。而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问题已成为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中日益凸显的严重社会问题,构建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法律公正价值的必然要求,体现了法律人权保障的价值理念,也是完善理性法律制度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法理依据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丰富,它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以及社会内部环境的和谐等层次,但最根本的一条是要求在各个社会主体之间形成一种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实现公平正义。然而,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改革的深入导致了社会结构的不断分化与重组。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一部分社会群体不能很快适应变化而被遗弃到社会边缘地带,并在社会新的利益分配格局中被弱化,最终成为社会弱势群体。同时由于这部分弱势社会成员所掌握的社会资源十分有限,在涉及自身利益的社会行动中又缺乏基本的权利保障和规范的利益表达机制,因此他们在利益诉求和利益表达中通常处于弱势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充分重视并关照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构建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对于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就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
一、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
对弱势群体利益表达内涵的准确界定是确保社会弱势成员实现自身利益的首要环节,是构建社会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的根本前提,因此必须首先明确社会弱势群体以及利益表达这两个概念。关于弱势群体,简而言之就是指在社会地位上处于弱势的那部分人群。目前学界研究通说认为,弱势群体是指由于某些障碍以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社会弱势群体并未形成真正的群体,其内部可能并没有组织化,仅仅是同类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成员的简单集合。在我国现阶段,由于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和社会失调等主要原因催生了这部分人群的产生,他们之所以弱,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几乎没有分享到改革转型的收益;另一方面他们又承担了因社会转型而带来的较高成本。利益表达则指的是不同的社会阶层为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国家和政府提出自身的利益要求以影响公共政策的过程。美国政治学者阿尔蒙德曾这样描述利益表达“当某个集团或个人提出一项政治要求时,政治过程就开始了,这种提出政治要求的过程称为利益表达”。利益表达是利益博弈的基础和社会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由此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可以界定为,是指社会弱势群体向党和政府提出自己的愿望和要求的一种正当行为,是他们追求政治民主以及合法经济利益的一种表现形式,并通过这些行为和方式来影响国家和政府以制定有利于他们自身利益实现的公共政策的过程。
二、弱势群体利益表达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分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公正,实现社会资源和收益由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因此必然要求采取合理的举措来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通过增强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意识,形成规范化的利益表达机制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然而目前有的观点认为,允许弱势群体进行利益表达有碍社会稳定,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相悖离。这种看法是肤浅的,作为政府权力运作的逻辑起点以及政府制定政策的动力源泉,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形式上会引发一定的社会冲突。这是因为利益表达意味着利益结构的重新调整和利益制度的重新创设,在这一调整、创设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一定的利益差异和矛盾。但利益表达在本质上反映了社会利益制度转化和创新的强烈诉求,有利于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从而为提高社会和谐程度提供制度性资源。并且在“一个利益分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社会中,一个好的制度往往并不是表现为其中没有或很少有矛盾和冲突,而是表现为它能够容纳矛盾与冲突,在矛盾和冲突面前不至于显得束手无策或过于脆弱,同时能够表现出很强的解决冲突与纠纷的能力”。和谐社会便是这样一个有能力解决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大致均衡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也正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和纠纷,最终实现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此外,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要
从法治视角看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
点击下载
上一篇:审计访谈在财务欺诈防范中的应用下一篇:中国房地产:产业定位及其扩散效应
本文2010-08-18 10:05:11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38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