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进高校德育工作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指导高校德育工作的理论基础,它丰富了高校德育工作的内容,为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针对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德育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践证明,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德育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面对新机遇新挑战,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以新的观念和广阔的视野来审视、确立高校的德育教育,切实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指导思想牢固确立起来,使之贯穿和体现到高校学生德育工作各个方面,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
一、科学发展观对高校德育工作指导的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当代大学生思想敏锐、活跃,主流呈现积极、健康的态势,同时又由于自身成长的特点和社会急剧变化,思想上呈现了诸多矛盾和问题,这就给高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促进各项工作顺利、科学开展,确保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对于促进高校德育工作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是指导高校德育工作的理论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具体包括: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上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当今乃至以后指导我国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高校德育工作的方法论,管理高校德育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
(二)科学发展观丰富了高校德育工作的内容
只有具有时代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主导作用。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日益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趋势,因而必然对教育内容提出多样性要求、发展性要求。2008年9月,党中央决定再次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不仅自身要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更应该把弘扬科学发展观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核心为内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筑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科学发展观为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和谐的处理经济、社会、自然的关系,这就为高校德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对新的挑战,必须改变过去惯性思维、被动思维、从众思维的思维模式,敢于创新,通过各种途径提高领导决策能力,从而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创特色、求突破、上水平。“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在德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同时加强辅导员和学生个人自身道德修养,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大限度的激发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展现自我价值实现社会价值,真正做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结合。
二、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若干问题
高校德育工作近年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践中一些人对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使得当前高校德育工作还存在着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符的情况。有学者指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着过分强调知识教育、德育内容抽象化、管理体制优势欠缺、工作方法简单等问题。也有学者更尖锐地指出“目前高校德育在实践中存在的模式化、单一性、封闭性、滞后性等问题,严重地制约着高校德育的发展,影响着高校德育作用的发挥。”应该说,这些问题长期存在,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一)德育工作主渠道不畅,运行机制存在缺陷
&n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进高校德育工作
点击下载
上一篇:学生党支部中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下一篇:班主任——班级的“总导演”
本文2010-08-18 10:05:00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34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