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亚洲金融风暴的几点启示
摘要:亚洲金融风暴曾给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面对金融风暴,中国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这些措施对我们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有借鉴和启示的意义。
关键词:金融风暴;中国经济;应对措施
一、亚洲金融风暴对中国的冲击
(一)国外投资减少,资本外流加速
东南亚是中国外资来源的主要地区,亚洲金融风暴使上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下降,这些国家或集团开始从中国收缩资金。欧美跨国公司基于对投资环境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考虑,对中国的投资也显得更加谨慎。由于周边国家汇率贬值,产生了人民币贬值预期。在国际收支的贸易和资本项目出现连续、巨额双顺差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促使大量资本的外流。同时,也使中国企业境外上市融资难度增大。
(二)竞争加剧,价格竞争力削减
首先,为了减少金融风暴的影响,东南亚各国纷纷出台了各种具有较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措施以达到吸引外资的目的。其次,他们的货币大幅度贬值,而中国承诺人民币不贬值,使得中国的商品及劳务价格高于东南亚各国,价格竞争力被削减。再次,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出口产品结构有很大的相似性。上述原因,使中国在第三方市场同东南亚各国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三)出口减少,经济增长趋缓
由于东南亚各国受金融风暴的影响比较大,直接影响到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同时,有些国家借金融风暴之名,人为地压低出口产品价格、扩大出口,使中国外贸企业的盈利水平受到削弱,出口难度增大,经济增长减速。
二、中国应对亚洲金融风暴的措施
为了抵御亚洲金融风暴,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积累了成功经验。
(一)高度重视金融工作,积极推进金融改革
1997年11月,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着重强调了金融工作的重要性,指出:“保证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并提出要用3年左右的时间解决中国金融业的风险问题。伴随着这次会议的召开,国务院积极深化金融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措施:定向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4大国有银行资本金;将13939亿元银行不良资产剥离给新成立的4家资产管理公司;取消贷款规模,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等。相继颁布了《防范和处置金融机构支付风险暂行办法》等7项规定,成立保监会,关闭了一些有问题的金融机构,并于1999年开始,对信托投资公司进行第5次清理整顿,近6000亿元不良资产被核销。
(二)针对金融发展新问题,提出金融监管新要求
1999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金融研究班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分析了金融发展的趋势和新问题,指出国际资金的加速流动和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会导致金融运行风险的增加。针对这些新问题,中国建立和健全了相关法律制度,并形成证监会、保监会分别对证券业和保险业进行监管,人民银行对银行业、信托业进行监管的分业监管模式。另外,政府对人民银行自身机构进行了改革,原有的省分行被撤销,改成9个大区行,使货币政策独立性得以加强。
(三)抓紧进行结构调整,审慎开放资本市场
1999年11月,江泽民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性措施”。在2000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他又指出:“不断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应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在这里,无论是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还是进行结构调整,其实质都是要实现经济增长从主要靠对外贸易驱动向国内消费驱动转变,夯实经济基础,增加抵御风险能力。2002年2月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我们要善于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周旋,谨慎把握资本市场开放的时机和程度”。这次会议把“谨慎把握资本市场开放的时机和程度”提升到国际战略高度,并从法规建设、监督机制等方面做了具体安排,有效削弱了因资本市场开放过度而带来的金融风险,推动中国现代金融制度、金融体系和监管体系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创造了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
(四)形成开放新格局,提高外资利用率
&nbs
关键词:金融风暴;中国经济;应对措施
一、亚洲金融风暴对中国的冲击
(一)国外投资减少,资本外流加速
东南亚是中国外资来源的主要地区,亚洲金融风暴使上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下降,这些国家或集团开始从中国收缩资金。欧美跨国公司基于对投资环境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考虑,对中国的投资也显得更加谨慎。由于周边国家汇率贬值,产生了人民币贬值预期。在国际收支的贸易和资本项目出现连续、巨额双顺差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促使大量资本的外流。同时,也使中国企业境外上市融资难度增大。
(二)竞争加剧,价格竞争力削减
首先,为了减少金融风暴的影响,东南亚各国纷纷出台了各种具有较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措施以达到吸引外资的目的。其次,他们的货币大幅度贬值,而中国承诺人民币不贬值,使得中国的商品及劳务价格高于东南亚各国,价格竞争力被削减。再次,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出口产品结构有很大的相似性。上述原因,使中国在第三方市场同东南亚各国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三)出口减少,经济增长趋缓
由于东南亚各国受金融风暴的影响比较大,直接影响到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同时,有些国家借金融风暴之名,人为地压低出口产品价格、扩大出口,使中国外贸企业的盈利水平受到削弱,出口难度增大,经济增长减速。
二、中国应对亚洲金融风暴的措施
为了抵御亚洲金融风暴,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积累了成功经验。
(一)高度重视金融工作,积极推进金融改革
1997年11月,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着重强调了金融工作的重要性,指出:“保证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并提出要用3年左右的时间解决中国金融业的风险问题。伴随着这次会议的召开,国务院积极深化金融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措施:定向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4大国有银行资本金;将13939亿元银行不良资产剥离给新成立的4家资产管理公司;取消贷款规模,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等。相继颁布了《防范和处置金融机构支付风险暂行办法》等7项规定,成立保监会,关闭了一些有问题的金融机构,并于1999年开始,对信托投资公司进行第5次清理整顿,近6000亿元不良资产被核销。
(二)针对金融发展新问题,提出金融监管新要求
1999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金融研究班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分析了金融发展的趋势和新问题,指出国际资金的加速流动和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会导致金融运行风险的增加。针对这些新问题,中国建立和健全了相关法律制度,并形成证监会、保监会分别对证券业和保险业进行监管,人民银行对银行业、信托业进行监管的分业监管模式。另外,政府对人民银行自身机构进行了改革,原有的省分行被撤销,改成9个大区行,使货币政策独立性得以加强。
(三)抓紧进行结构调整,审慎开放资本市场
1999年11月,江泽民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性措施”。在2000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他又指出:“不断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应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在这里,无论是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还是进行结构调整,其实质都是要实现经济增长从主要靠对外贸易驱动向国内消费驱动转变,夯实经济基础,增加抵御风险能力。2002年2月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我们要善于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周旋,谨慎把握资本市场开放的时机和程度”。这次会议把“谨慎把握资本市场开放的时机和程度”提升到国际战略高度,并从法规建设、监督机制等方面做了具体安排,有效削弱了因资本市场开放过度而带来的金融风险,推动中国现代金融制度、金融体系和监管体系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创造了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
(四)形成开放新格局,提高外资利用率
&nbs
中国应对亚洲金融风暴的几点启示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04:53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334.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