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五四青年报国志 争做精业济群栋梁材
摘要:继承五四青年报国志,就要继承五四运动传承的马克思主义精神,学习五四青年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作为一名学药学专业的大学生,学习五四青年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就是要以发展祖国药学事业为己任,精业济群。精业,就是要刻苦钻研,精攻药业,精益求精,把自己打造成行家里手;济群,就是要惠济众生,以服务国家和人民为己任,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奉献于社会,救死扶伤,做祖国医药事业的栋梁。
关键词:五四青年;报国志;精业济群;栋梁材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群众爱国运动,是20世纪初叶中国历史发展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运动对20世纪中国的政治、文化、思想,乃至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
(一)水深火热的人民生活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近80年的顽强斗争,但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来说,这些斗争都失败了。袁世凯在篡夺辛亥革命果实以后,建立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袁死后,连年军阀混战给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无穷的灾难。广大人民毫无民主权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二)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值得庆幸的是,一战期间,欧美列强忙于欧洲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一向被帝国主义压抑摧残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空前的发展。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步扩大。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经达到260万人。由于新的社会因素的生长和发展,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便出现了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阵营。正因为如此,五四运动也就获得了比以往任何的革命斗争都更加深厚的群众基础。
(三)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部分努力探求改变中国现状的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一个猛烈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以磅礴的气势给了封建的专制主义、封建的伦理道德、封建的迷信和愚昧以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在思想界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中极大地破除了封建主义的束缚,这个思想解放的潮流,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从而为中国的先进分子迅速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消息传到中国,立即产生了重大影响。十月革命后,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立即学习、宣传和研究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工农劳动群众的伟大力量。人们深切地感到要摆脱被压迫的屈辱生活和拯救国家的危亡,必须由人民自己起来直接解决。正如毛泽东所总结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一)愤怒中的崛起
一战结束后,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应邀出席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7项希望和取消“二十一条”及换文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英、法、美3国会议在没有中国代表参加的情况下,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让与日本”,并将有关条款列入《凡尔赛和约》。中国人民对巴黎和会寄予了无限期待,然而,这个期望在其实现过程中受到了列强的愚弄和破坏而告破灭。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巨大反差,引发了全民族的愤怒与革命运动。
(二)学生运动阶段(以北京为中心)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北京高师等13所大中学校的学生3000多人,聚集在天安门前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他们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一致主张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惩办亲日派官僚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北京政府对学生运动采取镇压措
关键词:五四青年;报国志;精业济群;栋梁材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群众爱国运动,是20世纪初叶中国历史发展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运动对20世纪中国的政治、文化、思想,乃至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
(一)水深火热的人民生活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近80年的顽强斗争,但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来说,这些斗争都失败了。袁世凯在篡夺辛亥革命果实以后,建立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袁死后,连年军阀混战给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无穷的灾难。广大人民毫无民主权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二)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值得庆幸的是,一战期间,欧美列强忙于欧洲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一向被帝国主义压抑摧残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空前的发展。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步扩大。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经达到260万人。由于新的社会因素的生长和发展,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便出现了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阵营。正因为如此,五四运动也就获得了比以往任何的革命斗争都更加深厚的群众基础。
(三)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部分努力探求改变中国现状的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一个猛烈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以磅礴的气势给了封建的专制主义、封建的伦理道德、封建的迷信和愚昧以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在思想界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中极大地破除了封建主义的束缚,这个思想解放的潮流,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从而为中国的先进分子迅速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消息传到中国,立即产生了重大影响。十月革命后,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立即学习、宣传和研究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工农劳动群众的伟大力量。人们深切地感到要摆脱被压迫的屈辱生活和拯救国家的危亡,必须由人民自己起来直接解决。正如毛泽东所总结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一)愤怒中的崛起
一战结束后,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应邀出席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7项希望和取消“二十一条”及换文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英、法、美3国会议在没有中国代表参加的情况下,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让与日本”,并将有关条款列入《凡尔赛和约》。中国人民对巴黎和会寄予了无限期待,然而,这个期望在其实现过程中受到了列强的愚弄和破坏而告破灭。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巨大反差,引发了全民族的愤怒与革命运动。
(二)学生运动阶段(以北京为中心)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北京高师等13所大中学校的学生3000多人,聚集在天安门前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他们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一致主张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惩办亲日派官僚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北京政府对学生运动采取镇压措
继承五四青年报国志 争做精业济群栋梁材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04:25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25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