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海洋社会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和谐海洋社会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生态平衡、法制健全、文化繁荣的统一,实现人海和谐共处、双向给予,海洋活动中人际关系和谐,公平分享海洋利益,可持续地利用海洋资源,海洋世界祥和安定,海洋文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和谐海洋;海洋社会;海洋战略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在海洋世纪,海洋社会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海洋社会的研究,在全球化和生存关怀的语境中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和谐海洋社会建设服务于海洋社会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海洋社会稳定的维护,归根结底,是新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一、和谐海洋社会的内涵
什么是海洋社会?杨国桢认为:“海洋社会是指在直接或间接的各种海洋活动中,人与海洋之间、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各种关系的组合,包括海洋社会群体、海洋区域社会、海洋国家等不同层次的社会组织及其结构系统;海洋社会群体聚结的地域,如临海港市、岛屿和传统活动的海域,组成海洋区域社会。”庞玉珍认为:“海洋社会是人类缘于海洋、依托海洋而形成的特殊群体,这一群体以其独特的涉海行为、生活方式形成了一个具有特殊结构的地域共同体。”崔凤认为:“海洋社会是人类基于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实践活动所形成的区域性人与人关系的总和。”张开城认为:“海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海洋、海岸带、岛礁形成的区域性人群共同体。海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包括人海关系和人海互动、涉海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互动。以这种关系和互动为基础形成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思想文化结构在内的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就是海洋社会。”
和谐的海洋不是人不“在场”的海洋审视,而是人“在场”的前提下海洋系统状态和海洋活动的科学思考、行为选择。因此,和谐海洋社会不是一种海洋自在的表征,而是全面考量人的活动中的互动和人的活动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和互动状态。所以,和谐海洋社会涉及人与海洋的关系和海洋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两个方面,旨在实现人海和谐共处、双向给予和海洋活动中人际关系和谐,公平分享海洋利益、可持续地利用海洋资源,海洋世界祥和安定、海洋文明健康发展。
建设和谐海洋社会要树立正确的海洋观,注重资源开发的适度、有序和海洋生态的保护、培育,关键在于海洋物质文明、海洋政治文明、海洋精神文明、海洋生态文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和谐海洋社会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和谐海洋社会建设需要正视海洋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是海洋社会中的不和谐音符。
(一)“三渔”问题中的不和谐音符:弱势群体如何走出困境
2004年9月8日《法制日报》刊载来自农业部渔业局综合处的一份材料指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三渔”(渔业、渔村、渔民)是“三农”的重要内容,渔民是农民的一部分。然而在不少地方,“三渔”问题就如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一样被边缘化了,被忽视了。2005年1月21日南方网专稿:《“三渔”问题不亚于“三农”问题渔民转产转业迫在眉睫》:渔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捕捞渔业经济滑坡、部分渔民生活非常贫困,甚至出现返贫。如湛江32个渔港有18个渔港没有资金投入建设和维护,渔港基础设施破损,渔民的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安全得不到保证。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环境污染等原因,渔业资源持续衰退;受国际海洋新制度实施及北部弯划界的直接影响,渔区大面积减少;加上油价上涨、捕捞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海洋渔业面临严重的冲击。2007年8月10日羊城晚报以“出海动辄亏损渔民出路在哪”为题报道:渔民出海总亏本,有的干脆把船废弃,不出海。
(二)海洋管理中的不和谐音符:政出多门,“群龙闹海与群龙管海”
沿海省市的海洋开发思路和举措都是值得肯定的,但“行业用海矛盾影响海域的综合开发效益,海洋综合管理机制尚未建立起来”(《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表现为开发上无序无度,管理上条块分割、政出多门、各自为政、职责不清。“群龙闹海、群龙管海”是近年来从专家到官方的共同忧虑。“群龙闹海”导致开发上的无序;“群龙管海”导致管理上的虚位、缺位、越位,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规避责任、无视后果、从众心理、观望态度、短期行为、本位主义、政策盲区、合作陷阱成为常态。项目研究将结合蓝色产业带管理探索海洋综合管理的有效形式。
(三)人海关系中的不和谐音符:开发无序与环境危机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开发力度的加大,大规模、高强度的不当海洋开发加速了中国海洋环境和生态的恶化,加剧了海洋环境灾害发生的频度,直接威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也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据统计,每年从工厂和沿海城市直接排入海水或是经江河间接排入海里的污水达100亿吨,致使海洋生物链遭受破坏。近年来,沿海地区普遍存在的盲目围海造地、大面积挖砂采石、乱挖珊瑚礁、滥伐红树林等活动,严重破坏了海洋的生态环境。赤潮发生频率,规模和危害大增。
(四)海权问题中的不和谐音符:海洋国土危机四伏
中国的海洋处在多事之秋。近年来,中国与周边临海国家海域划界的潜在矛盾逐渐表面化。除了渤海是中国的内海以外,其他海域都与相邻、相向周边国家存在划界矛盾,同时与一些国家还存在着岛屿的主权争端。尤其是中国南沙群岛海域已经呈现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海域被瓜分的严重局面。维护中国海洋主权权益的形势十分严峻。占中国陆地面积1/3的“海洋国土”安全正受到多方面威胁:150余万平方公里争议海域面临被瓜分危险;40多座岛礁目前已被其他国家非法侵占;富饶的海洋资源每时每刻在遭到邻国不断攫取,维护海洋权益刻不容缓。但海洋维权困难重重。前国家海洋局长王曙光表示,这项工作涉及法律、政治、经济、军事、科研等许多领域,是一项系统工作。国家需要有完善的法规、综合性的政策、明确的目标,需要建设相应的机构和队伍,形成协调机制。目前,中国在这些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维护海洋权益的法规还不健全。二是海上执法力量分散、执法体制不顺、执法船只和设备相对落后、执法资源得不到有机的整合。三是维权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严重滞后,问题千头万绪,缺乏整体考虑。四是中国维权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体系,特别是海洋权益信息决策系统,海上维权监控和应急响应系统等还远远没有形成。
(五)协调发展中的不和谐音符:海洋经济不能一枝独秀
国家强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统一,由此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建设和谐的海洋社会也一样。如前所述,建设和谐海洋社会要
关键词:和谐海洋;海洋社会;海洋战略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在海洋世纪,海洋社会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海洋社会的研究,在全球化和生存关怀的语境中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和谐海洋社会建设服务于海洋社会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海洋社会稳定的维护,归根结底,是新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一、和谐海洋社会的内涵
什么是海洋社会?杨国桢认为:“海洋社会是指在直接或间接的各种海洋活动中,人与海洋之间、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各种关系的组合,包括海洋社会群体、海洋区域社会、海洋国家等不同层次的社会组织及其结构系统;海洋社会群体聚结的地域,如临海港市、岛屿和传统活动的海域,组成海洋区域社会。”庞玉珍认为:“海洋社会是人类缘于海洋、依托海洋而形成的特殊群体,这一群体以其独特的涉海行为、生活方式形成了一个具有特殊结构的地域共同体。”崔凤认为:“海洋社会是人类基于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实践活动所形成的区域性人与人关系的总和。”张开城认为:“海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海洋、海岸带、岛礁形成的区域性人群共同体。海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包括人海关系和人海互动、涉海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互动。以这种关系和互动为基础形成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思想文化结构在内的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就是海洋社会。”
和谐的海洋不是人不“在场”的海洋审视,而是人“在场”的前提下海洋系统状态和海洋活动的科学思考、行为选择。因此,和谐海洋社会不是一种海洋自在的表征,而是全面考量人的活动中的互动和人的活动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和互动状态。所以,和谐海洋社会涉及人与海洋的关系和海洋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两个方面,旨在实现人海和谐共处、双向给予和海洋活动中人际关系和谐,公平分享海洋利益、可持续地利用海洋资源,海洋世界祥和安定、海洋文明健康发展。
建设和谐海洋社会要树立正确的海洋观,注重资源开发的适度、有序和海洋生态的保护、培育,关键在于海洋物质文明、海洋政治文明、海洋精神文明、海洋生态文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和谐海洋社会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和谐海洋社会建设需要正视海洋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是海洋社会中的不和谐音符。
(一)“三渔”问题中的不和谐音符:弱势群体如何走出困境
2004年9月8日《法制日报》刊载来自农业部渔业局综合处的一份材料指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三渔”(渔业、渔村、渔民)是“三农”的重要内容,渔民是农民的一部分。然而在不少地方,“三渔”问题就如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一样被边缘化了,被忽视了。2005年1月21日南方网专稿:《“三渔”问题不亚于“三农”问题渔民转产转业迫在眉睫》:渔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捕捞渔业经济滑坡、部分渔民生活非常贫困,甚至出现返贫。如湛江32个渔港有18个渔港没有资金投入建设和维护,渔港基础设施破损,渔民的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安全得不到保证。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环境污染等原因,渔业资源持续衰退;受国际海洋新制度实施及北部弯划界的直接影响,渔区大面积减少;加上油价上涨、捕捞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海洋渔业面临严重的冲击。2007年8月10日羊城晚报以“出海动辄亏损渔民出路在哪”为题报道:渔民出海总亏本,有的干脆把船废弃,不出海。
(二)海洋管理中的不和谐音符:政出多门,“群龙闹海与群龙管海”
沿海省市的海洋开发思路和举措都是值得肯定的,但“行业用海矛盾影响海域的综合开发效益,海洋综合管理机制尚未建立起来”(《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表现为开发上无序无度,管理上条块分割、政出多门、各自为政、职责不清。“群龙闹海、群龙管海”是近年来从专家到官方的共同忧虑。“群龙闹海”导致开发上的无序;“群龙管海”导致管理上的虚位、缺位、越位,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规避责任、无视后果、从众心理、观望态度、短期行为、本位主义、政策盲区、合作陷阱成为常态。项目研究将结合蓝色产业带管理探索海洋综合管理的有效形式。
(三)人海关系中的不和谐音符:开发无序与环境危机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开发力度的加大,大规模、高强度的不当海洋开发加速了中国海洋环境和生态的恶化,加剧了海洋环境灾害发生的频度,直接威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也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据统计,每年从工厂和沿海城市直接排入海水或是经江河间接排入海里的污水达100亿吨,致使海洋生物链遭受破坏。近年来,沿海地区普遍存在的盲目围海造地、大面积挖砂采石、乱挖珊瑚礁、滥伐红树林等活动,严重破坏了海洋的生态环境。赤潮发生频率,规模和危害大增。
(四)海权问题中的不和谐音符:海洋国土危机四伏
中国的海洋处在多事之秋。近年来,中国与周边临海国家海域划界的潜在矛盾逐渐表面化。除了渤海是中国的内海以外,其他海域都与相邻、相向周边国家存在划界矛盾,同时与一些国家还存在着岛屿的主权争端。尤其是中国南沙群岛海域已经呈现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海域被瓜分的严重局面。维护中国海洋主权权益的形势十分严峻。占中国陆地面积1/3的“海洋国土”安全正受到多方面威胁:150余万平方公里争议海域面临被瓜分危险;40多座岛礁目前已被其他国家非法侵占;富饶的海洋资源每时每刻在遭到邻国不断攫取,维护海洋权益刻不容缓。但海洋维权困难重重。前国家海洋局长王曙光表示,这项工作涉及法律、政治、经济、军事、科研等许多领域,是一项系统工作。国家需要有完善的法规、综合性的政策、明确的目标,需要建设相应的机构和队伍,形成协调机制。目前,中国在这些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维护海洋权益的法规还不健全。二是海上执法力量分散、执法体制不顺、执法船只和设备相对落后、执法资源得不到有机的整合。三是维权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严重滞后,问题千头万绪,缺乏整体考虑。四是中国维权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体系,特别是海洋权益信息决策系统,海上维权监控和应急响应系统等还远远没有形成。
(五)协调发展中的不和谐音符:海洋经济不能一枝独秀
国家强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统一,由此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建设和谐的海洋社会也一样。如前所述,建设和谐海洋社会要
和谐海洋社会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04:26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25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