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农村法治建设的主要途径
摘要:新农村法治是我国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快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选择合适的农村法治的模式,加强农村立法,加强农村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农村法律监督机制,切实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途径才能尽早实现我国的农村法治,进而建立现代整体法治社会。
关键词:农村法治;市场经济;法治模式
新农村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加强新农村法治建设,用法律制度和法律手段管理农村的各项事务,才能使农村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促进农村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在我国农村社会正处于转型的特殊时期,农村社会的法治状态和程度,直接决定了我国整个社会的法治程度,直接决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我国农村法治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是一个走向现代化的过程。
一、加快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新农村法治建设奠定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体现和保障。穷国无法治,很难想象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的贫困山区农民和经济不发达农村的农民有同样的法治要求。为使农村法治建设顺利进行,必须加快建设农村市场经济体制,使农村的市场经济融入到整个市场经济中。这就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确立农户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地位,鼓励农民向市场发展商品经济;重视农村的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主要是市场形成价格机制,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大力培育市场中介组织,采取多种方式把农户的生产经营与市场有效的联系起来;发展各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促使农村大市场的形成,开创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只有建立起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村市场,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才能变成现实,才能为农村法治化、和谐社会的建构奠定经济基础。
二、选择合适的农村法治的模式,为新农村法治建设奠定建构模式
模式的选择对实施的结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诸多学者对我国法治模式作过多角度的探讨,其中,有学者认为我国法治建设应选择政府推进型与社会演进型的法治;有的学者认为我国法治只能是政府推进型;也有学者认为只能是社会推进型;还有学者认为我国法治应该走政府推进型与社会推进型相结合的道路,以政府推进法治改革为主导,辅之以社会民间自然生存的具有现代化法治精神的制度、规范和力量。农村社会有其自身的特点,必然以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眼光去审视这个问题,就目前而言政府推进肯定是必要的,但仅靠政府推进是不够的。农村社会有其自身的秩序和发展规律,我们需要培养法律在农村生存的现实基础,实现法治秩序与社会自身秩序的融合。在转型期的我国,我们不仅必须注意城乡法治的整体性问题,还必须注意农村内生法治力量的培育与壮大。因此,我国农村法治应走以政府推进为基础,结合社会与民众内在推动演进的道路。
三、加强农村立法,为新农村法治建设奠定制度基础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要求做到有法可依。为此,国家有关立法部门应该加大农村立法的工作力度。现阶段农民在各方面都处于弱势之中,为提高其地位,促使其与社会
论新农村法治建设的主要途径
点击下载
上一篇:浅议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建设下一篇:关于军用物资采购合同若干问题的探讨
本文2010-08-18 10:04:08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21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