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
摘要:文章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表现形式,总结了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利率风险,以及利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经营风险;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款、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是伴随着其建立而产生的,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其经营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尤其是在我国逐步放开利率、实行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利率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的一种主要风险。
一、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利率风险就是指商业银行由于利率政策设定不当而给其自身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其主要特征是市场利率波动造成商业银行持有资产的损失和银行收支净差额产生风险。根据市场化利率的特征,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利率风险管理与监督原则》中,把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利率风险分为:重定价风险、收益曲线风险、基差风险和期权性风险。
(一)重定价风险
重定价风险是利率风险最基本、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其根本原因是资产负债在总量及期限结构上的不匹配。资产负债结构失衡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尤其突出。具体表现为:资产与负债总量之间比例关系不合理;存在以短期存款支持长期贷款的期限结构;在利率市场化下,同期限的存贷款之间的利差不合理,体现为存款成本的上升和优质信贷资产利率的下降。
(二)基差风险
基差就是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上的利率或价格差。用公式表示为:基差=现货市场价格(利率)-期货市场价格(利率)。一般来说,基差风险的主要来源包括以下4个方面:套期保值交易时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基差水平及未来收敛情况的变化;影响持有成本因素的变化;被套期保值的风险资产与套期保值的期货合约标的资产的不匹配;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随机扰动。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贷款所依据的基准利率一般都是人民银行所公布的利率,因此基差风险比较小。但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商业银行因业务需要,可能会以libor或者美国国库券利率为参考,因此而产生的基差风险也相应增加。
(三)收益曲线风险
收益曲线风险也叫收益率曲线风险,是指由于收益曲线斜率的变化导致期限不同的两种债券的收益率之间的差幅发生变化而产生的风险。重新定价的不对称性也会使收益率曲线的斜率、形态的变化对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产生不利影响,当收益曲线的意外位移对银行的收益产生不利影响时,从而形成收益率曲线风险。例如,若以5年期政府债券的空头头寸为10年期政府债券的多头头寸进行保值,当收益率曲线变陡的时候,虽然上述安排已经对收益率曲线的平行移动进行了保值,但该10年期债券多头头寸的经济价值还是会下降。
(四)期权性风险
期权性风险来源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中所隐含的期权。一般而言,期权赋予其持有者买入、卖出或以某种方式改变某一金融工具或金融合同的现金流量的权利,而非义务。期权可以是单独的金融工具,如场内(交易所)交易期权和场外期权合同,也可以隐含于其他的标准化金融工具之中,如债券或存款的提前兑付条款、贷款的提前偿还等等。我国商业银行具有内含期权风险,主要有两种:核心存款客户的随时取款风险;借款人的提前偿付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现状
(一)利率市场化进程可能导致的利率风险
利率市场化赋予了商业银行资金定价的自主权,这为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利率的频繁波动更加大了商业银行的风险。
1、资产和负债期限结构不一致导致收益不稳定。商业银行的净利差收入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数额、期限和结构,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较大,加之其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的不匹配,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利率频繁波动极易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而当其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结构不一致,或者资产与负债的利
论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04:01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193.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