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交通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机制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对市场准入机制内容的阐述,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府在市场准入机制中的地位探析,得出交通运输企业节能减排实施的市场准入制度是一个准入、竞争和监督的综合体系,主要是为相关部门政策分析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节能减排;市场准入机制
一、建立节能减排市场准入机制的必要性及研究现状综述
交通运输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交通运输企业也是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大户。其节能工作的有效实施是推进我国产业的调整和转型,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保证。
我国学者曾对交通运输企业的节能减排做了大量的研究,曾凡银在《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研究》一文,详细论述了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3个表现形式,以及在市场的准入机制、交易机制和退出机制等3个方面着手分析每个表现形式的机理;张旭在《完善我国企业节能减排的市场制度的对策研究》一文,对我国企业节能减排市场制度的含义、现状、对策等内容进行了界定、分析与探索,重点讨论对企业节能减排产生直接影响的能源市场制度、排污权交易市场制度、节能减排技术要素市场制度3个方面的内容。他认为,应该进一步完善市场制度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完善市场监督管,为企业节能减排创造所需的宏观条件;周军、王浩然在《论市场制度类型与经济增长绩效的关系》中把市场制度分为发达完备型市场制度、政府主导型市场制度、自然演进型市场制度和低度发展型市场制度等类型,并论证了市场制度类型与经济增长绩效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对这一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这些研究是集中于节能减排的市场制度和市场制度宏观层面的研究,具体到企业节能减排市场准入机制方面的研究文献并不多见。
二、市场准入机制的含义及内容
市场准入机制,是国家和政府准许公民和法人进入市场,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条件和程序规则的各种制度和规范的总称。它包含两层意义,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是指主体和交易对象被政府准许进入市场的程度和范围;从法律角度说,是“市场准入制度”的简称,它是指国家规制市场主体和交易对象进入市场的有关法律规范的总称。
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本质上是一种政府行为,是一项行政许可制度。在节能减排方面其应包括产品的市场准入机制、企业的市场准入以及生产行业的市场准入等。
(一)产品的准入
在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人们对于环境和资源的忧虑逐渐化为消费过程中的一种自律行为,更加倾向于适度、无污染、保护环境的消费;形成了“绿色需求-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绿色价格-绿色市场开发-绿色消费”这种以绿色为主的消费链条。西方国家曾掀起了绿色消费的热潮,并且波及了全世界。
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任何产品进入市场必须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并通过相关的认证,同时,获得对应的标识。在节能减排方面,按照要求的严格程度,可以分为3类:针对产品本身的污染、能效或节能标准,即产品的生产、制造、使用不能造成高污染、高能耗,如最早流行于欧洲的生态标签、电子产品的能效标志(欧洲a+能效标志)等。针对产品生产过程和方法,即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方法应该符合相应节能减排标准,否则,就不能进入市场。针对产品生产与消费的生命周期管理,必须对产品生产、消费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生态环境管理。
欧美国家在节能方面有经验可以借鉴。政府补贴的产品进入市场机制,即以补贴使政府投入直达消费者。对节能设备和产品的最终购买者以补贴或减税,使之较使用传统产品更划算。对汽车和住房信贷,要针对是否节能减排制定对购买者的优惠政策,并且政府资助重大的基础性节能减排技术。例如:瑞典从2007年4月实行“绿色车奖金计划”,政府给购买绿色新车的人1400美元的现金奖励。计划实行到2009年12月底,将绿色汽车销量每年增加10%。法国政府计划到2008年将co2每公里排放量从近两年的154克降低到140克,对购买可替代能源的车辆进行现金补贴。从2005年起,法国的任何机构购买1000台以上双轮电瓶车,每台补助400欧元;2006年起,小型卡车每台补助3200欧元;使用煤液化燃料的公共汽车每辆补助7500欧元。
(二)企业的准入
市场准入标准不仅限于在市场主体进入初期进行应用,而是应该贯穿在企业整个参与过程中。实现监管的动态化和全程化,满足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传统经济走的是“资源-产品-废弃物-污染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趋势,发达国家以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走的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这种循环生产新模式的反馈流程。如日本是一个技术先进、经济发达,而资源、能源又十分贫乏的国家,他们对资源、能源的合理使
关键词:企业;节能减排;市场准入机制
一、建立节能减排市场准入机制的必要性及研究现状综述
交通运输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交通运输企业也是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大户。其节能工作的有效实施是推进我国产业的调整和转型,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保证。
我国学者曾对交通运输企业的节能减排做了大量的研究,曾凡银在《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研究》一文,详细论述了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3个表现形式,以及在市场的准入机制、交易机制和退出机制等3个方面着手分析每个表现形式的机理;张旭在《完善我国企业节能减排的市场制度的对策研究》一文,对我国企业节能减排市场制度的含义、现状、对策等内容进行了界定、分析与探索,重点讨论对企业节能减排产生直接影响的能源市场制度、排污权交易市场制度、节能减排技术要素市场制度3个方面的内容。他认为,应该进一步完善市场制度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完善市场监督管,为企业节能减排创造所需的宏观条件;周军、王浩然在《论市场制度类型与经济增长绩效的关系》中把市场制度分为发达完备型市场制度、政府主导型市场制度、自然演进型市场制度和低度发展型市场制度等类型,并论证了市场制度类型与经济增长绩效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对这一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这些研究是集中于节能减排的市场制度和市场制度宏观层面的研究,具体到企业节能减排市场准入机制方面的研究文献并不多见。
二、市场准入机制的含义及内容
市场准入机制,是国家和政府准许公民和法人进入市场,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条件和程序规则的各种制度和规范的总称。它包含两层意义,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是指主体和交易对象被政府准许进入市场的程度和范围;从法律角度说,是“市场准入制度”的简称,它是指国家规制市场主体和交易对象进入市场的有关法律规范的总称。
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本质上是一种政府行为,是一项行政许可制度。在节能减排方面其应包括产品的市场准入机制、企业的市场准入以及生产行业的市场准入等。
(一)产品的准入
在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人们对于环境和资源的忧虑逐渐化为消费过程中的一种自律行为,更加倾向于适度、无污染、保护环境的消费;形成了“绿色需求-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绿色价格-绿色市场开发-绿色消费”这种以绿色为主的消费链条。西方国家曾掀起了绿色消费的热潮,并且波及了全世界。
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任何产品进入市场必须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并通过相关的认证,同时,获得对应的标识。在节能减排方面,按照要求的严格程度,可以分为3类:针对产品本身的污染、能效或节能标准,即产品的生产、制造、使用不能造成高污染、高能耗,如最早流行于欧洲的生态标签、电子产品的能效标志(欧洲a+能效标志)等。针对产品生产过程和方法,即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方法应该符合相应节能减排标准,否则,就不能进入市场。针对产品生产与消费的生命周期管理,必须对产品生产、消费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生态环境管理。
欧美国家在节能方面有经验可以借鉴。政府补贴的产品进入市场机制,即以补贴使政府投入直达消费者。对节能设备和产品的最终购买者以补贴或减税,使之较使用传统产品更划算。对汽车和住房信贷,要针对是否节能减排制定对购买者的优惠政策,并且政府资助重大的基础性节能减排技术。例如:瑞典从2007年4月实行“绿色车奖金计划”,政府给购买绿色新车的人1400美元的现金奖励。计划实行到2009年12月底,将绿色汽车销量每年增加10%。法国政府计划到2008年将co2每公里排放量从近两年的154克降低到140克,对购买可替代能源的车辆进行现金补贴。从2005年起,法国的任何机构购买1000台以上双轮电瓶车,每台补助400欧元;2006年起,小型卡车每台补助3200欧元;使用煤液化燃料的公共汽车每辆补助7500欧元。
(二)企业的准入
市场准入标准不仅限于在市场主体进入初期进行应用,而是应该贯穿在企业整个参与过程中。实现监管的动态化和全程化,满足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传统经济走的是“资源-产品-废弃物-污染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趋势,发达国家以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走的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这种循环生产新模式的反馈流程。如日本是一个技术先进、经济发达,而资源、能源又十分贫乏的国家,他们对资源、能源的合理使
我国交通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机制研究
点击下载
上一篇:民营企业构建知识产权战略探析下一篇:温州民营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
本文2010-08-18 10:03:49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16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