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转移对自主创新的作用
摘要:为了应对知识经济的冲击和挑战,我国政府提出了自主创新的战略方针。知识转移作为自主创新的基础,起了不可忽视的促进和决定作用。文章概括性地阐释了知识转移的形式和渠道,知识转移中应注意的广度和深度等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知识转移如何在自主创新中发挥关键作用。
关键词:知识转移;自主创新
自2004年始,我国的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个新名词:自主创新。这一名词很快就深入人心,党和政府更是将自主创新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只有独立自主的创新活动才能把握住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才能真正提升国家的竞争能力。自主创新非常及时地为我国的企业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这条路并不好走。我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现有的知识存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将导致学习能力和组织创新的局限性,使自主创新流于口号或形式而无法成功实践。实现自主创新,需要系统、科学的知识转移作为支撑。一方面,国家需要知识转移,使科技发展水平与全球经济的现实条件相容;另一方面,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企业,也需要通过知识转移吸收先进的科技成果、借鉴优秀的管理思想,从而提升自己的战略眼光,使自主创新成为常态,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知识转移的形式、渠道和重要性
知识转移的实践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teece才最早对知识转移的思想进行了系统阐释。此后,知识转移的重要性开始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知识转移促进了知识的沟通和交流,是知识有效配置的重要环节,也是新知识产生和创新的基础条件。lucas bretschger(1999)在他关于知识转移的研究中指出,一个地区的经济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的积累和转移。换句话说,知识只有通过转移才能促进和推动自主创新,从而实现并放大其价值。
知识转移可以简单地描述为知识传输方将知识源通过某种知识媒介或载体传递给知识接收方的过程。转移在个人、团队、组织间通过一系列方式和渠道交互发生。按照转移双方所处的不同地位,本文将知识转移分为传播型、学习型、交互型3种类型。一是传播型知识转移,知识传输方占主动地位,知识传播的主要渠道有科学出版物和说明、人员培训、知识数据库、知识黄页、学习型历史文献等。二是学习型知识转移,主要针对知识溢出,强调知识接收方在知识转移中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在企业集群、技术引进及各种合作联盟中,知识溢出都是知识接收方获得创新关键要素——隐性知识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三是交互型知识转移,双方对知识传输和接收的意愿都很强,常常是双向的互动式的转移,主要形式有专利转让、校企合作、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的合作联结、联盟、跨职能团队、职员轮岗、实践社区等。相比起来,这种形式的知识转移目的性强,转移效率较高;充分调动了双方的积极性,容易形成深层次的知识转移和创新。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知识转移的渠道不断丰富,各种传输通道使得发送知识呈现出多样性,以往单向的知识流动越来越多的变为双向交流互动式甚至是网络式的知识转移,通道的转移能力还可以通过互动性、带宽、结构和再利用能力来进行完善。高丰度的媒体有利于减少转移渠道对知识受损的影响,提高知识转移的效率,进而提高创新的活跃程度。知识转移和创新的效率也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和基础设施,我国信息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的事实成为限制自主创新的瓶颈。
二、自主创新依赖于知识转移的广度和深度
我国经济和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整体上看还很薄弱。2004年我国180多家涉及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国有大型企业申请专利总数仅6570余项,还不及美国、日本和欧盟一家跨国公司的专利申请数多。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多,但不注重对教育的投入和对新知识的吸收
关键词:知识转移;自主创新
自2004年始,我国的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个新名词:自主创新。这一名词很快就深入人心,党和政府更是将自主创新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只有独立自主的创新活动才能把握住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才能真正提升国家的竞争能力。自主创新非常及时地为我国的企业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这条路并不好走。我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现有的知识存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将导致学习能力和组织创新的局限性,使自主创新流于口号或形式而无法成功实践。实现自主创新,需要系统、科学的知识转移作为支撑。一方面,国家需要知识转移,使科技发展水平与全球经济的现实条件相容;另一方面,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企业,也需要通过知识转移吸收先进的科技成果、借鉴优秀的管理思想,从而提升自己的战略眼光,使自主创新成为常态,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知识转移的形式、渠道和重要性
知识转移的实践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teece才最早对知识转移的思想进行了系统阐释。此后,知识转移的重要性开始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知识转移促进了知识的沟通和交流,是知识有效配置的重要环节,也是新知识产生和创新的基础条件。lucas bretschger(1999)在他关于知识转移的研究中指出,一个地区的经济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的积累和转移。换句话说,知识只有通过转移才能促进和推动自主创新,从而实现并放大其价值。
知识转移可以简单地描述为知识传输方将知识源通过某种知识媒介或载体传递给知识接收方的过程。转移在个人、团队、组织间通过一系列方式和渠道交互发生。按照转移双方所处的不同地位,本文将知识转移分为传播型、学习型、交互型3种类型。一是传播型知识转移,知识传输方占主动地位,知识传播的主要渠道有科学出版物和说明、人员培训、知识数据库、知识黄页、学习型历史文献等。二是学习型知识转移,主要针对知识溢出,强调知识接收方在知识转移中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在企业集群、技术引进及各种合作联盟中,知识溢出都是知识接收方获得创新关键要素——隐性知识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三是交互型知识转移,双方对知识传输和接收的意愿都很强,常常是双向的互动式的转移,主要形式有专利转让、校企合作、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的合作联结、联盟、跨职能团队、职员轮岗、实践社区等。相比起来,这种形式的知识转移目的性强,转移效率较高;充分调动了双方的积极性,容易形成深层次的知识转移和创新。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知识转移的渠道不断丰富,各种传输通道使得发送知识呈现出多样性,以往单向的知识流动越来越多的变为双向交流互动式甚至是网络式的知识转移,通道的转移能力还可以通过互动性、带宽、结构和再利用能力来进行完善。高丰度的媒体有利于减少转移渠道对知识受损的影响,提高知识转移的效率,进而提高创新的活跃程度。知识转移和创新的效率也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和基础设施,我国信息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的事实成为限制自主创新的瓶颈。
二、自主创新依赖于知识转移的广度和深度
我国经济和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整体上看还很薄弱。2004年我国180多家涉及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国有大型企业申请专利总数仅6570余项,还不及美国、日本和欧盟一家跨国公司的专利申请数多。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多,但不注重对教育的投入和对新知识的吸收
论知识转移对自主创新的作用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03:26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08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