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哲学的现实思考
激励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最基本,也是最困难的职能,任何阶层的管理人员或自身都应该重视这一职能。不论企业家、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都期待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以及获取领导人员对于自己更多的信任。作为领导人员,需要在短期或更长远的时期中不断激励员工,让其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投入到企业的运营活动中,为其自身、更为整个企业带来很好的工作绩效。
一、对西方激励哲学的理悟
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内部刺激,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从而引起积极的行为反应,并达到一定目的,满足个体的需要。激励是充分发挥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效用,使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有效手段。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仅是高精设备和高新技术的组合,更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因此只有把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同人这最活跃、最基本的生产要素相结合,才会变成现实的生产力,才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得到持续的发展,才能顺利地实现企业的生产目标。激励手段反映到管理实践中,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各种措施。激励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激励哲学的管理学解析
基于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20世纪初,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怎样激励人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激励理论。按照研究激励侧面的不同与行为关系的不同,可以把管理激励理论划分如下:
1、内容型激励理论。该理论以研究需要为基础,说明激励人们行为的特殊因素以及它们如何激励起或引发人的行为,它着重研究激励诱因和激励因素的具体内容。其代表理论有:马斯洛(maslaw,1943)的需要层次理论,阿德佛(alderfer,1972)的erg理论,麦克利兰(mcclelland,1961)的成就需要理论,赫兹伯格(herzberg,1957)的“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
2、过程型激励理论。该理论着重探讨激励的心理过程以及行为的指向和选择,说明行为怎样产生,怎样向一定方向发展,怎样保持下去以及如何结束的整个过程。它主要包括休斯(hughes)和洛克(locke)的目标设置理论,佛鲁姆(vroom,1964)的期望效价理论,亚当斯(adams,1965)的公平理论。
3、改造型激励理论。该理论是说明怎样引导人们改正错误的行为,强化正确的行为。其代表理论主要是“挫折理论”和“强化理论”。
4、综合激励模式理论。它是由罗伯特(robert)、豪斯(house)提出的,主要是将上述几类激励理论综合起来,把内外激励因素都考虑进去。
(二)激励哲学的水土不服
纵观繁多激励哲学,由各个侧面阐述激励本质和手段,体现了较强的科学性,从而让现实中的管理者更好地参透人性,抓住员工心理特征,从而采用各种具体手段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从科学角度而言,各种哲学为中国的管理者在实践过程中提供了很多的理论指导。但是我们又无奈地发现,此类哲学对于具体的管理实践来说,实在存在极大的硬伤。
1、重定性分析,轻定量分析。上述4大类激励理论基本毫无例外的偏重定性分析:以马斯洛之需要层次理论为代表的内容型激励理论为例,该理论基本侧重人的需要和欲望,鲜有对人需要和欲望的量化。虽然该理论在人的需要的重要等级给出了序数分析,但未加入初等的数学理论分析。假设引入百分比分析,比如说企业各阶层员工对不同需要重要在其心中的百分比程度给出具体分析,如高层员工认为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在其心中基本占到80%左右,操作层员工认为安全需要在其心中重要程度占到80%左右。诸如此类数学解析,更容易让管理人员理解和操作。比如让高层员工多去从事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让其自我实现需要得到更多满足,给操作层员工以长期有保障合同和定期加薪,更能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所以,在上述各种激励理论中,多引入定量分析,能使理论更具有逻辑,更具有说服力,更具有可操作性。
2、厚全盘西化,薄内外兼修。对于中国的管理者来说,西方的激励哲学蔚为经典,其中的一招一式都很精妙,都可采用拿来主义,学来用在自身的企业。但是,虽说改革开放以来走西方市场经济路线,确实从理论到实践很多是照搬西方市场经济那些套路,毕竟中国泱泱千年文明古国,完全西化肯定会消化不良。20世纪90年代初,西学东渐,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开始引入国外的mba教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借着这股春风,很多人进入大学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当中就有很多人认为激励理论非常重要和实在,因此回到实践中就开始大展身手。某企业的一位部门负责人读完两年emba后
一、对西方激励哲学的理悟
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内部刺激,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从而引起积极的行为反应,并达到一定目的,满足个体的需要。激励是充分发挥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效用,使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有效手段。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仅是高精设备和高新技术的组合,更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因此只有把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同人这最活跃、最基本的生产要素相结合,才会变成现实的生产力,才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得到持续的发展,才能顺利地实现企业的生产目标。激励手段反映到管理实践中,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各种措施。激励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激励哲学的管理学解析
基于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20世纪初,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怎样激励人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激励理论。按照研究激励侧面的不同与行为关系的不同,可以把管理激励理论划分如下:
1、内容型激励理论。该理论以研究需要为基础,说明激励人们行为的特殊因素以及它们如何激励起或引发人的行为,它着重研究激励诱因和激励因素的具体内容。其代表理论有:马斯洛(maslaw,1943)的需要层次理论,阿德佛(alderfer,1972)的erg理论,麦克利兰(mcclelland,1961)的成就需要理论,赫兹伯格(herzberg,1957)的“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
2、过程型激励理论。该理论着重探讨激励的心理过程以及行为的指向和选择,说明行为怎样产生,怎样向一定方向发展,怎样保持下去以及如何结束的整个过程。它主要包括休斯(hughes)和洛克(locke)的目标设置理论,佛鲁姆(vroom,1964)的期望效价理论,亚当斯(adams,1965)的公平理论。
3、改造型激励理论。该理论是说明怎样引导人们改正错误的行为,强化正确的行为。其代表理论主要是“挫折理论”和“强化理论”。
4、综合激励模式理论。它是由罗伯特(robert)、豪斯(house)提出的,主要是将上述几类激励理论综合起来,把内外激励因素都考虑进去。
(二)激励哲学的水土不服
纵观繁多激励哲学,由各个侧面阐述激励本质和手段,体现了较强的科学性,从而让现实中的管理者更好地参透人性,抓住员工心理特征,从而采用各种具体手段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从科学角度而言,各种哲学为中国的管理者在实践过程中提供了很多的理论指导。但是我们又无奈地发现,此类哲学对于具体的管理实践来说,实在存在极大的硬伤。
1、重定性分析,轻定量分析。上述4大类激励理论基本毫无例外的偏重定性分析:以马斯洛之需要层次理论为代表的内容型激励理论为例,该理论基本侧重人的需要和欲望,鲜有对人需要和欲望的量化。虽然该理论在人的需要的重要等级给出了序数分析,但未加入初等的数学理论分析。假设引入百分比分析,比如说企业各阶层员工对不同需要重要在其心中的百分比程度给出具体分析,如高层员工认为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在其心中基本占到80%左右,操作层员工认为安全需要在其心中重要程度占到80%左右。诸如此类数学解析,更容易让管理人员理解和操作。比如让高层员工多去从事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让其自我实现需要得到更多满足,给操作层员工以长期有保障合同和定期加薪,更能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所以,在上述各种激励理论中,多引入定量分析,能使理论更具有逻辑,更具有说服力,更具有可操作性。
2、厚全盘西化,薄内外兼修。对于中国的管理者来说,西方的激励哲学蔚为经典,其中的一招一式都很精妙,都可采用拿来主义,学来用在自身的企业。但是,虽说改革开放以来走西方市场经济路线,确实从理论到实践很多是照搬西方市场经济那些套路,毕竟中国泱泱千年文明古国,完全西化肯定会消化不良。20世纪90年代初,西学东渐,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开始引入国外的mba教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借着这股春风,很多人进入大学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当中就有很多人认为激励理论非常重要和实在,因此回到实践中就开始大展身手。某企业的一位部门负责人读完两年emba后
激励哲学的现实思考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03:26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08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