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从巴纳德组织理论看红旗渠建设的协作管理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075下载152次收藏
    摘要:在学习西方现代理论时,也有一个全面、完整了解的问题,换言之,就是对各种思潮、各个流派都需要了解,不能只关心自己喜欢的,而排斥自己不喜欢的,更不能拿合乎自己利益的理论去吓唬别人,把自己当作真理的化身。这样的情况在当代中国不仅有,而且有些领域还十分严重。比如过分强调人的自私性,主张各顾各,而对于西方那些主张合作精神的协作理论,则有意无意地忽视或者忽略,比如,在现代管理学领域可谓首屈一指的大师级人物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rving barnard),就长期被我们所忽视,只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关注多一些。其实,巴纳德对现代管理学的贡献,犹如法约尔和泰勒对古典管理学的贡献。文章试图运用巴纳德以合作精神、协作思想为基点的组织理论来解读我国著名的红旗渠建设的协作管理。
 
    关键词:巴纳德组织理论;合作精神;红旗渠;人力资源管理
 
    20世纪60年代建成的红旗渠工程,被周恩来称作新中国的两大奇迹之一(另一项为南京长江大桥)。红旗渠是林县10万人用了10年时间,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一条总长1500公里的大渠,人们也称它为人造天河。如今这项工程已经远不只是一项灌溉工程,也不只是一项农业工程,红旗渠可以说是中国人民为全人类提供了一部活生生的社会主义大协作的经典案例。40多年后,红旗渠工程依然发挥着物质作用和精神作用。当年为什么林县人民会组织得那么好,协作得那么近乎完美?对于这样的问题,不是简单几句话能够解释清楚的。时代需要我们从新的视角去深入剖析,以便于我们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光能够看到、把握红旗渠本身作为实物的价值,而且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在更广的领域去发扬红旗渠精神,开始新的创新、创业。在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巴纳德的组织理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具有深刻的合作精神、协作思想,无疑,这些和红旗渠建设的社会主义大协作具有许多相通之处。红旗渠建设也可以说是一个管理过程,巴纳德理论的承继者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问题的提出:红旗渠工程为什么组织得如此之好
 
    在我国河南省的最北端,有一个林州市,1994年以前,这个地方还叫林县。它地处太行山东麓,山西、河北、河南3省的交界处。林县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县人民牢记毛主席“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教导,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心,从1957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但由于水源有限,仍不能解决大面积灌溉问题。后来建成的红旗渠工程,使得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因此举世闻名。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10年。它以浊漳河为源,在山西省境内的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设坝截流,将漳河水引入林州。在极其艰难的施工条件下,林州人民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如果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红旗渠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加大流量25秒立方米。
 
    总干渠从分水岭分为3条干渠,第一干渠向西南,经姚村镇、城郊乡到合涧镇与英雄渠汇合,长39.7公里,渠底宽6.5米,渠墙高3.5米,纵坡1/5000,设计加大流量14秒立方米,灌溉面积35.2万亩;第二干渠向东南,经姚村镇、河顺镇到横水镇马店村,全长47.6公里,渠底宽3.5米,渠墙高2.5米,纵坡1/2000,设计加大流量7.7秒立方米。灌溉面积11.6万亩;第三干渠向东到东岗乡东芦寨村,全长10.9公里,渠底宽2.5米,渠墙高2.2米,纵坡1/3000,设计加大流量3.3秒立方米,灌溉面积4.6万亩。
 
    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总长304.1公里;支渠51条,总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总长697.3公里;农渠4281条,总长 2488公里;沿渠兴建小型一、二类水库48座,塘堰346座,共有兴利库容2381万立方米,各种建筑物12408座,其中凿通隧洞211个,总长 53.7公里,架渡槽151个,总长12.5公里,还建了水电站和提水站。红旗渠已成为“引、蓄、提、灌、排、电、景”成龙配套的大型体系。1969年,红旗渠建设的第十个年头,太行山焦渴的土地仿佛披上了一条灵动的人间天河。从此红旗渠水利工程,就以她慷慨的胸襟和奔腾的热情,向英雄的林县人民提供富有灵气的清渠活水,挥洒出一片生机盎然的锦绣天地。
 
    当时,红旗渠工程建设总投资近70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00多万元,占总投资的15% 。当地政府自筹资金近6000万元,占总投资的85%。
 
    关于红旗渠建设组织管理,过去有很多解释,无疑都有道理的,但是还不够,管理的经典案例历久弥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认识也会变化,也会发展。从而,对于过去的经典管理案例的新的分析,也会产生新的发现,新的观点,这必将有助于我们做好将来的管理工作。
 
    那么,我们目前为什么要用巴纳德的组织理论来分析红旗渠的协作管理呢?这就需要找出巴纳德组织理论与红旗渠的工程建设的契合点,这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验,如果能够结合,也就是说,如果理论能够说明实践,解释实践,那么就可以说这样的理论,在中国是可以运用的,当然,今后的运用依然还是要结合具体事情,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时刻不能忽视教条主义的危险。
 
    由此,我们需要从整体上了解和把握巴纳德的组织理论,理所当然的还是要集中找出巴纳德理论中间,那些最能说明问题的精神和思想。
 
    二、巴纳德组织理论的理论基点是合作精神、协作思想
 
    巴纳德把组织界定为“两个或更多人的合作”,他认为,合作是整个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基本的而又重要的前提条件。这根本改变了在他以前管理论的理论基点。我们都知道,无论是美国的泰勒的科学管理,还是法国的法约尔的管理职能理论,都是管理学比较经典的理论,但是由于受古典经济学,特别是“经济人假设”的影响,这些理论及其应用,都或多或少有些见物不见人,这个对世界,对中国至今都有深刻影响,我们不能停留在仅仅指责的层面上,也就是不光是要“破”,更重要的是要“立”,巴纳德早就立起来的以合作精神、协作思想为基点的组织理论,理所当然值得我们加深理解,以利于更好的灵活运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
 
    (一)巴纳德将个人、组织、社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联系的纽带就是合作,这和社会主义强调国家、集体、个人异曲同工
 
    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合作系统),起源于个人(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可以叫做社会交往关系,这似乎可以看到马克思“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思想影子。这种自然交往与合作,和个体的自由意志、动机(目的)有密切关系,后者是前者的来源。每个人在社会交往关系中,需要与他人合作,以克服社会的种种限制,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巴纳德关于非正式组织的观点很有意思,他认为即使是非正式组织的合作,从一开始就是非个性化的,是社会化的。他的原话是这样讲的:“尽管人是行为的担当者,但从研究合作系统的重要方面来看,行为却并不是个人的。行为的性质,决定于系统的要求或对系统有重要影响的事物的要求。”
 
    巴纳德是从组织的社会因素,来谈个人及其组织与社会关系的。他讲了5个方面:合作体系中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个人和集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合作体系影响对象的个人;社会目的和协作的有效性;个人动机和协作的能率。这里讲的有效(effectiveness)和能率(efficiency),是巴纳德理论中很重要的概念。所谓“有效”,是指协作行为达到了所追求的客观目的;所谓“能率”(efficiency有的翻译成效率,根据巴纳德讲的意思,翻译成能率更好,以区分效率)是指在达到目的时没有产生不希望出现的负面效应。“有效”才能维持组织的生存,而“能率”能够使人员产生协作意愿。而这又主要取决于两种相互关联又相互依存的过程:一是整个协作体系和环境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过程;二是满足个人需要的成果的创造和分配过程。“人”是协作系统的主体,人性对协作系统的有效性和高能率有着重要影响。这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从巴纳德组织理论看红旗渠建设的协作管理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