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联动体系的探索与思考
今日,xx市监察局与相关部门组成专题调研组就《关于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联动体系的探索与思考》调研课题,深入该市相关单位和乡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调研。通过听取汇报、察看现场、访问群众、开专题座谈等方式,掌握了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调研组认真总结分析了一年多以来我市便民服务取得的成效与不足,就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联动体系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广安及各市区县先后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在村和社区建立了村(居)代办点,为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公开的政务服务,初步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网络,受到了群众欢迎,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集中或相对集中办公,实行“一站式”服务。市县两级把精简后的行政审批项目及服务项目全部纳入了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乡镇一级服务中心选择与企业和群众联系密切的部门在中心设立服务窗口实行集中办公,如计生、民政、林业、国土、农机、城建、工商、税务、合作医疗等,村级代办点主要负责咨询服务和联系代办。目前,我市大多数地方能够实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乡(镇)”,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办事处)和行政村(居)均建立了便民服务站或便民服务点,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便民网络的覆盖面达到100%。
二是建章立制,实行“阳光式”操作。各级中心按照全省统一要求建立并实施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以及服务承诺制等效能建设十余项制度,便民服务建设基本做到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同时,将每一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办理条件和工作流程,均按要求在媒体予以公示,实行公开办理、阳光运作,使便民服务中心真正做到“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收费”。
三是加强监督,实行“规范化”管理。目前,各级都成立了服务工作机构,建立健全了一套责权明确的工作领导机制,做到了有人抓、有人管、有地方办事。各中心设立了投诉电话,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监督,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义务监督员,对中心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确保中心规范高效运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单位领导认识尚未到位。由于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工作涉及面广,标准要求较高,时间要求快,部分单位主要领导、工作人员认识还不到位,思想观念尚未完全转变。有的单位把进驻政务中心当作一种形式,进驻政务中心人员变动频繁,有的单位派驻的人员素质较低。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单位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为民服务意识淡薄,没有真正为群众着想,只想图自己方便,没有考虑群众的不便。
二是“两集中、两到位”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进入政务服务中心窗口除少数窗口得到充分授权、能够独立行使行政审批(许可)权外,其他单位不同程度存在下列现象:变“行政审批股”为“行政受理股”:窗口只受理,不办理,审批(许可)事项必须送回机关研究后审批;接审在中心、审批在机关。变“行政审批股”为“行政发证股”:窗口审批件不能一次性在中心办结,初审在中心,涉及测量、勘察、评估、审图、规划、政
关于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联动体系的探索与思考
本文2010-08-17 10:51:23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1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