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哲学社会学研修论文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权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科学的命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讲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在这几个方面中,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理想、信念、信仰的问题。所以,我就理想、信念、信仰的问题,谈几个方面。
首先,要不断学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最新成果,认识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仰。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和成就。在当前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还是社会的主流。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畏艰难,战胜无数艰难险阻,从弱到强,解放全中国,靠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大家都去过井冈山,资料显示,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二年四个月中,就有4.8万多革命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可碑刻在烈士名录上的只有15744名,还有3万多人连姓名都没有留下。这些先烈为了什么?为名、为利、为升官、为发财?都不是,他们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全国人民的解放而无私奉献了一切。三大起义失败后,中央机关多次挽留毛泽东留在上海中央机关,但毛泽东毅然选择阔别家乡亲人去艰苦的井冈山创立革命根据地,还有杨立青烈士新婚半年战死战场。这都是因为他们有坚强的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一些党员干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更不要是说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生命了。一些现象诸如精神危机、信仰危机、道德危机也在不断地冲击、挑战着人们。在思想道德领域存
党校哲学社会学研修论文
本文2010-08-13 14:49:51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1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