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校领导干部进修论文选:走创新之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8-13浏览:2156下载176次收藏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参加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8期高校领导干部进修班学习,通过课堂学习聆听党校教授的授课、分组研讨、班级交流,以及阅读有关学术文献资料,我对胡锦涛同志的论述有了深刻的体会:我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的今天,历史昭告我们:中国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就是刻不容缓地、持续不断地增强我们自己的创新能力。

  近代中华民族对现代化的孜孜追求,充满对科学技术进步的神往。从“洋务运动”欲借科技与实业富国强兵的未果尝试,到“五四运动”尊崇“赛先生”的启蒙呐喊,科学技术进步对工业化乃至整个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越来越被国人所认识。在真正展开波澜壮阔现代化实践的新时期,这方面的认识首先被深化为“向科学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又被升华成“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首次把科技进步聚焦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这是一个历史性进步,其背后凝聚了太多的酸甜苦辣,集中起来讲,是中国现代化攻坚闯关的必然选择。

  我们不会忘记为共和国科技事业殚精竭虑的前辈。从毛泽东主席“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到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再到江泽民同志“科教兴国”的战略,中国的科技发展在半个世纪里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数百年的里程。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在锐意进取和艰难跋涉中,逐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思想,为中国科技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获得了长足发展,成就举世公认。然而,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发展过程中的“科技约束”——中华民族迄今仍未穿越科技关隘的全面制约:为什么这么多年产业结构调整不过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过来?为什么中国目前只能是“世界加工厂”而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不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为什么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么多年而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所有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就是科技进步不足,核心问题还在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高校领导干部进修论文选:走创新之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