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民警说理执法小论文
“说理执法”是公安机关及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向当事人讲清“法理”、“事理”和“情理”,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的一种执法方式。枣庄市公安局薛城分局在执法过程中,注重“说理执法”,实现法、理、情的有机统一,努力追求执法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探索出了一条公安执法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
一、以话感人,规范执法用语。民警在执法过程中最先通过语言和群众接触。民警说话方式不对、使用语言不文明、态度恶劣等因素时常引发警民矛盾冲突,导致群众产生逆反心理,造成警民关系不融洽,影响了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巧妙、合理地使用语言,可以化愤怒为笑容、化争执为友善。使用规范语言,有利于端正民警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对于净化执法环境、树立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二、以威示人,规范执法形象。民警在执勤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不仅关系着自身形象,还影响着整个公安机关的形象。规范执法形象,塑造形象美,首先要注重警容警姿。在执勤、执法中,时刻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包括面部表情和眼神,做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使用规范程序处理问题,做到人要精神、说话和气、办事公道,才能拉近与群众的关系。在处理打架斗殴或矛盾纠纷案件时,民警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既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随意指责、批评,更不能轻易下结论,避免引起双方当事人及围观群众的不满。
三、提高民警综合素质,为“说理执法”打下坚实基础。一是要加强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个人的理论政策水平,提高个人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说理执法”打下良好的理论功底。二是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学会洞察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对症下药。只要方法用对了、火候看准了、其心理摸透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三是要有大众心理,尊重并能融入当地的风俗习惯。一线执法民警要学会与群众打成一片,视群众为亲人,及时了解掌握社情民意,才能增强“说理执法”工作的说服力和针对性,有利于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如何切实把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到公安执法实践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民警“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能力,构建和谐执法格局,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是摆在广大公安民警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当前正在全国很多公安机关推行的“说理式”执法模式就是一项非常有效的举措,在此笔者谈几点自己对“说理式”执法的认识和思考。
一、何为“说理式”执法
顾名思义,“说理式”执法关键在说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民警在开展执法办案、调解纠纷、治安管理等执法活动时,不但要会依法执法,更要会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让当事人懂法、识法、守法,有效化解当事人心中的疙瘩,最大限度消除不和谐因素。“说理式”执法的核心在“理”上,其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一是法理。不但要告知当事人违反了哪一条、哪一款、哪一项法律法规,更要详细告知当事人违反法规的具体内容、性质轻重、可能受到的惩罚等,特别是对法律半知半解的群众,民警更要讲法理解释清楚。如有的群众认为“打人就是犯
公安民警说理执法小论文
本文2010-07-10 16:42:01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69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