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机制思考建议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7-03浏览:2746下载262次收藏

粮食始终是关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粮食宏观调控是指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粮食生产、流通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总体指导和调节,以保持粮食供求总量平衡,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保障粮食供需平衡,是粮食工作一项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本文就如何加强粮食宏观调控,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认清粮食供需形势,增强做好粮食宏观调控的责任。
    (一)从县内粮食供求总量看,粮油需求略大于供给。                根据年初的粮食供需平衡调查结果, 2009年全县粮食总供给量x吨,其中:当年粮食产量x吨,向外购进x吨,全年粮食消费量总量为x吨,不含销售县外的粮食x吨,从以上数据分析,我县粮食需求略大于供给,自给率为93.3%,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因此区域供求矛盾、品种结构矛盾将长期存在,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县外粮食市场进行余缺调剂,需要调入优质大米、面粉、面条、大豆、植物油等来进行市场余缺调剂,确保我县粮食数量上、品种上供求平衡。

随着我县产业结构的加快,今后粮食播种面积继续扩大的空间越来越小,单产水平继续稳步提高的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今年年初,我县遭遇的多年不遇的大面积旱灾,增加了全年粮食供求形势和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使粮食的宏观调控与粮食安全面临新的更加复杂的形势。因此要保持我县粮食供需基本平衡的任务很艰巨。
    (二)从县内粮食生产品种结构看,我县粮食须市场余缺调剂需要调入优质大米、面粉、面条、大豆、植物油等来进行市场余缺调剂,确保我县粮食数量上、品种上供求平衡。粮食品种结构性矛盾在较长时间内都会存在。因此在区域布局上,我县粮食生产要统筹兼顾,突出相对优势的品种,如玉米,小麦等,以满足酿酒企业所需和其余生产、生活所需。

(三)从县内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上看,面积略减,单产提高,总量略增。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建设的推进,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县粮食消费将呈刚性增长,消费需求趋增,预测我县粮食供需缺口将继续扩大,粮食区域性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虽然地区的粮食供需平衡可以由市场来调节,但为了确保我县粮食安全,保证我县城乡居民的口粮消费,仍应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保持一定的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生产总量是解决我县粮食供需平衡和粮食供应安全的根本途径。以09年为例,由于受产业结构调整诸多因素影响,全县种植粮食作物x亩,比计划减少x亩。但通过加强中耕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确保了总产稳定,实现产量x吨,比上年增x吨,增0.95%的目标。从近几年调查情况来看,面积略减,单产提高,总量略增,品种余缺调剂,粮食供需基本平衡。如面积、单产、总产减少势必影响供需平衡。


    (四)从县外粮食供求形势和价格走势看,粮食供求也不容乐观。从总体形势看,消费总量刚性增加,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档次不断提高,口粮自给有余,工业转化和饲料用粮缺口日趋增大,我市粮食供求形势与全国一样不容乐观。再看国际粮食供求形势和价格走势,自去年以来,由于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粮食减产、生物燃料生产快速增长对粮食需求增加,国际市场粮食供求趋紧。同时,在美元贬值、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国际投机资金炒作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国际粮价居高不下。这使粮食市场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外部环境。

二、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机制,确保粮食安全的几点建议

面对这样的形势,粮食部门必须按照中央关于“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总体要求,着力加强粮食市场调控,保障粮油市场供给与价格稳定。目前,各地粮食市场的波动必然对我县粮食的供给与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加大保持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难度。因此,我们要认清形势,正确把握调控目标和时机,增强粮食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切实保障粮食的充足供应。

(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了确保政府对粮食的宏观调控和供需平衡,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切实按照中央文件精神,从保证粮食安全的需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粮食总量应坚持以逐步实现县内自求平衡为目标,按照“保护耕地、增加投入、调整结构、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量”的思路,提高粮食的生产能力。一是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和耕地。耕地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基础,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机制思考建议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