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重案折射的银行内部管理要素缺失风险
2007年农行河北邯郸支行两名管库员监守自盗5100万元、建行山东德州平原支行综合柜员刁娜挪用、盗取银行资金2180万元两大案件相继败露和查处,在尘埃落定之时,拷问银行内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制度执行力。查案的结果证实,案犯都是因购买彩票而挪用、盗取银行资金,为圆自已的发财梦而铤而走险,这其中固然有个人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行为操守、法制观念等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银行内部管理要素的严重缺失,使案犯作案屡屡得手。
银行内部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包含着几方面的要素:(1)管理制度的设立和贯彻执行。(2)对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3)对不执行或错误执行制度的整改。(4)适时修改完善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制度。四大要素不可或缺。银行椐据不同时期、不同工作岗位,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如会计、出纳、信贷、结算、查库、授权、安全保卫、综合柜员操作规程等等,构成严密的内部管理制度网络,核心是保障合法、合规开展各项工作,强化内控能力,确保安全经营。管理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起到有效的屏障作用。然而,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要靠人去执行才会有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达到目的。缺少了执行的要素,也就破坏了管理的链条,违背了制定制度的初衷,出现有章不循、为所欲为的可怕乱象,潜伏着的危机和风险不可低估,各种案件将不以人的想象而发生。如刁娜案件在49天时间里库存现金均超过20万元,最高达1780万元,是规定正常库存限额5万元的356倍,最终酿成其在49天时间里多次挪用、盗取银行资金达2180万元的大案。
制度执行包括两个核心环节,一是操作层对制度的自觉执行,二是管理层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特别监督与检查更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监督检查过程实际是一个获取信息的过程,至少可以了解到以下信息:(1)操作层目前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2)各项制度在实际操作中的优、缺点。(3)各项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纠正。(4)促进操作人员执行制度自觉性的提高。(5)各项业务操作的风险点。(6)预防各种案件的发生等。了解这些信息是做好内部管理工作的基本条件。当然,做好内部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依靠几次检查,必须要对本单位各部门、各岗位人员执行各项制度的情况有全面的了解,整体的客观评估,发现一些经常出现的、突然出现的、共性出现的、个别出现的、屡查屡犯的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主、客观原因分析,从而有的放矢地对一些弱点、漏洞、风险点、重点对象等采取强化纠正力度,进行进一步的重点检查和防控。
以上两例“重案”均反映出,因为没有严格执行内控制度,或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流于形式,特别是管理层没有进行必须的监督与检查,信息闭塞,反应不灵,麻痹大意,失去了应有的警觉,形成管理要素的严重缺失,造成内控制度的闸门洞开,致使案犯得以“从容”作案,屡屡得手。如刁娜能越过授权、查库、事后监督检查、库存现金限额控制、安全管理等“五道关口”,至少十二个业务操作环节的风险控制闸门,是内部管理系统执行的残缺不全而铸成大案。执行制度敷衍、图方便而“点到为止”、流于形式的自我安慰等,无异于自欺欺人,以上案件中也得到表露。如平原支行营业室负责人,将授权卡及密码直接交刁娜自行办理授权,查库不如实盘查库款等,自行放弃了内控防线,念歪了这几项制度的“真经”,使其失去效果,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无形中为罪犯作案开了方便之门。事实再次证明,对各项制度必须重视而不可轻视,执行必须到位而不可缺位,情感代替不了制度,信任代替不了原则,想像更不可代替事实。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只有脚踏实地严格执行制度,把紧闸门,才能造就良好的内控生态环境,有效防止各类案件发生。
两大案件既折射出银行内部管理要素缺失的风险,也警示了银行内部案件发生的新动向、新特点,(1)案犯作案手段并不高明,利用的是内部管理要素缺失的机会。(2)出现赃款去向进入博彩业“无底洞”的新动向。(3)利用工作之便和各种方法,长期的多次作案。(4)胆大妄为,无视法律制度,不计后果。(5)制度制衡、岗位制衡、监督检查制衡的防线显得苍白无力。由此,在社会、企业转型期间,体现以下新的影响银行内部安全管理问题,(1)案犯作案动机更加复杂、发案诱因呈多元化,作案“激情”更为高涨,涉案金额令人咋舌。(2)以人情代替制度的“和谐模式”,威胁着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产生管理要素的严重缺失。(3)经营管理层对经营与管理两者的把握,重经营而轻管理的粗放型传统习惯没有彻底摈弃,产生内部管理的浮夸、应付行为。(4)社会的各种“利好”,如股市、期货、彩票、房市、高利贷乃至于豪赌等等诱惑,放大了一夜暴富企望,产生形形色色的浮躁行为。(5)内部管理缺乏系统、长效性措施,且执行力不强。(6)受各种腐朽思潮的侵蚀,极少部份人员
银行内部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包含着几方面的要素:(1)管理制度的设立和贯彻执行。(2)对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3)对不执行或错误执行制度的整改。(4)适时修改完善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制度。四大要素不可或缺。银行椐据不同时期、不同工作岗位,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如会计、出纳、信贷、结算、查库、授权、安全保卫、综合柜员操作规程等等,构成严密的内部管理制度网络,核心是保障合法、合规开展各项工作,强化内控能力,确保安全经营。管理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起到有效的屏障作用。然而,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要靠人去执行才会有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达到目的。缺少了执行的要素,也就破坏了管理的链条,违背了制定制度的初衷,出现有章不循、为所欲为的可怕乱象,潜伏着的危机和风险不可低估,各种案件将不以人的想象而发生。如刁娜案件在49天时间里库存现金均超过20万元,最高达1780万元,是规定正常库存限额5万元的356倍,最终酿成其在49天时间里多次挪用、盗取银行资金达2180万元的大案。
制度执行包括两个核心环节,一是操作层对制度的自觉执行,二是管理层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特别监督与检查更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监督检查过程实际是一个获取信息的过程,至少可以了解到以下信息:(1)操作层目前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2)各项制度在实际操作中的优、缺点。(3)各项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纠正。(4)促进操作人员执行制度自觉性的提高。(5)各项业务操作的风险点。(6)预防各种案件的发生等。了解这些信息是做好内部管理工作的基本条件。当然,做好内部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依靠几次检查,必须要对本单位各部门、各岗位人员执行各项制度的情况有全面的了解,整体的客观评估,发现一些经常出现的、突然出现的、共性出现的、个别出现的、屡查屡犯的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主、客观原因分析,从而有的放矢地对一些弱点、漏洞、风险点、重点对象等采取强化纠正力度,进行进一步的重点检查和防控。
以上两例“重案”均反映出,因为没有严格执行内控制度,或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流于形式,特别是管理层没有进行必须的监督与检查,信息闭塞,反应不灵,麻痹大意,失去了应有的警觉,形成管理要素的严重缺失,造成内控制度的闸门洞开,致使案犯得以“从容”作案,屡屡得手。如刁娜能越过授权、查库、事后监督检查、库存现金限额控制、安全管理等“五道关口”,至少十二个业务操作环节的风险控制闸门,是内部管理系统执行的残缺不全而铸成大案。执行制度敷衍、图方便而“点到为止”、流于形式的自我安慰等,无异于自欺欺人,以上案件中也得到表露。如平原支行营业室负责人,将授权卡及密码直接交刁娜自行办理授权,查库不如实盘查库款等,自行放弃了内控防线,念歪了这几项制度的“真经”,使其失去效果,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无形中为罪犯作案开了方便之门。事实再次证明,对各项制度必须重视而不可轻视,执行必须到位而不可缺位,情感代替不了制度,信任代替不了原则,想像更不可代替事实。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只有脚踏实地严格执行制度,把紧闸门,才能造就良好的内控生态环境,有效防止各类案件发生。
两大案件既折射出银行内部管理要素缺失的风险,也警示了银行内部案件发生的新动向、新特点,(1)案犯作案手段并不高明,利用的是内部管理要素缺失的机会。(2)出现赃款去向进入博彩业“无底洞”的新动向。(3)利用工作之便和各种方法,长期的多次作案。(4)胆大妄为,无视法律制度,不计后果。(5)制度制衡、岗位制衡、监督检查制衡的防线显得苍白无力。由此,在社会、企业转型期间,体现以下新的影响银行内部安全管理问题,(1)案犯作案动机更加复杂、发案诱因呈多元化,作案“激情”更为高涨,涉案金额令人咋舌。(2)以人情代替制度的“和谐模式”,威胁着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产生管理要素的严重缺失。(3)经营管理层对经营与管理两者的把握,重经营而轻管理的粗放型传统习惯没有彻底摈弃,产生内部管理的浮夸、应付行为。(4)社会的各种“利好”,如股市、期货、彩票、房市、高利贷乃至于豪赌等等诱惑,放大了一夜暴富企望,产生形形色色的浮躁行为。(5)内部管理缺乏系统、长效性措施,且执行力不强。(6)受各种腐朽思潮的侵蚀,极少部份人员
浅谈重案折射的银行内部管理要素缺失风险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5-28 13:56:47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6644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