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建议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5-10浏览:2912下载265次收藏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课题。成都市作为试验区,应积极探索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指导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齐头并进的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保证,创造条件。

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1、培育了广大农村群众普遍的民主意识。《村委会组织法》实施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充分发挥了组织村民依法管理自治事务、开展自治活动、协助基层政府开展工作的职能作用。选举制度进一步完善,“海推直选”民主选举形式深入人心。健全了村级工作议事规则,完善了村级决策程序,实现了民主决策程序化。村委会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村民学会了民主管理的方法,已逐步成为管理村务的主人。健全了民主监督机制,形成了有效的监督体系。

 

  2、村组“议事会”催生农村民主政治新架构。当前,村组“议事会”积极参与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通过包组包户、自主商议、民主决议等方式,想出了许多好办法,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化解了许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议事会成员(村民称之为“议员”)成了名符其实的“民意代表”,议事、决策、执行这一基层民主自治架构超越时空得以形成。“议事会”是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创新,充分说明农村基层群众有着强烈的民主欲望和非常高的民主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分权治理的素质并不比党政干部和城市市民差。

 

  3、基层党组织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经过多年的民主法制教育,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对村民自治的认识不断提高,法治意识不断增强,能较好地摆正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的关系,能较好地支持村委会、村组议事会开展工作,村党支部书记越俎代庖的现象正在减少。

 

  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的问题

 

  1、村党支部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落后。一些党支部书记仍然存在“替民作主”、“权大于法”的观念,对推进党内民主和实行村民自治存在较大的抵触情绪和消极态度。二是理论素质低。一些党支部对民主与集中,对党内民主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对基层党组织领导与村民自治的相互关系等问题,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凭老经验、老办法办事。三是法治意识淡薄。一些党支部不尊重村委会自治的法律地位,以党的领导取代村民自治,包办代替村委会的工作。四是“一把手”权欲膨胀。一些村支书常以“一把手”自居,把个人权力绝对化,成为村(社区)的绝对领导。有些村支书作为村议事会的召集人,对推动议事会工作消极应付,村级事务仍由村支书把持,使村委会和议事会流于形式,阻碍了村民自治的有序推进。

 

  2、村委会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被动性。村主任、村委会班子成员工作主动性差,对本村的发展没有较好的计划,工作思路不清晰,习惯于听从行政命令,不能主动带领村民搞好各项自治工作。二是游离性。部分村委会认为自己是由多数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村支书仅仅是少数党员选举的,村里的事应由村主任说了算,以自己是村里的“法人代表”或借贯彻《村委会组织法》为由,不尊重党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建议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