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提升灾区教育卫生管理和队伍水平确保与灾后重建高起点的硬件设施相适应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5-10浏览:2616下载188次收藏

  512特大地震给我市造成了巨大伤害,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在全国各界,特别是在上海、福建、重庆等对口援建省市的无私援助下,灾区教育、卫生建设力度之大、速度之快、质量之好、标准之高,都呈现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喜人态势。一流的标准,一流的房舍,一流的设备,为灾区教育及卫生事业发展实现新的腾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硬件水平的跨越式提升带来的是对软件水平的更高要求。设施设备的提升和完善使医院和学校的业务活动更加全面和专业化,管理的理念和制度同样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变革。如果我们的管理和队伍水平不能相应提高,优越的硬件就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灾区教育卫生事业的质量水平就难以得到真正的提升,我们也难以向倾力支援我们的全国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因此,尽快提升灾区教育卫生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确保与灾后重建高起点的硬件设施相适应,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

 

  一、灾区教育卫生管理与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队伍数量不足,专业水平不高

 

  1、编制总量不足。各灾区县虽然目前教师总数都是满编,但因为编制标准本身的问题,实际普遍是“满编缺人”,大量教师超量工作。重建后,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按高标准配齐配足,实验室、体育馆、艺术教室等功能设施俱全,不仅教辅管理人员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而且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都大大扩展,进一步加剧了教师不足。卫生的情况也十分相似。灾后医疗卫生单位建设标准高、规模大、人员不足的现象更趋突出,特别是高中级技术人员、学术和学科带头人及经过良好训练的护理人员严重缺乏。

 

  2、人员结构不佳。在灾区教育、卫生系统普遍存在非业务人员比例过大,一线教师和医生缺乏的问题。一个重建后的灾区市人民医院,非卫生专业人员占全院职工的21%,在妇保院和中医院也占了24%和28%,在一些乡镇卫生院非卫生专业人员占全院职工30%以上。中小学中也存在很多专业素质不高的教辅管理人员。灾后重建后学校、医院增配的现代化医疗设备和教学仪器,许多非业务人员没有能力操作和管理,造成设备空置的现象。

 

  3、优秀人才缺乏。在灾区教育、卫生系统中,高职称、学历人才所占比例少。都江堰市卫生专业人员中,中高级技术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严重缺乏,大专以上学历仅占58%,高级职称仅占45%,中级职称仅占19%,村卫生站有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的仅占村站乡村医生的43%;全市中小学在职教师,超过半数都是大专学历,本科学历只占395%,研究生学历仅2人。与灾后高起点的硬件设施相比,高层次人才偏少,制约了灾区教育卫生事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整体质量的提高。

 

  (二)配套保障不足,管理水平不高

 

  1、运行经费不足。灾后重建的新学校、新医院设备配备标准高,运行费用也高。都江堰市医疗中心、综合中医院建设项目都按三级乙等综合医院的标准建设,据测算,仅医疗中心每年运行费用就上亿元,远超目前的经费投入水平。特别是2009年我市医保制度改革后,农村人口过去被抑制的医疗需求迅速释放出来,各灾区县的基层卫生机构都出现人满为患、超负荷运转的状况,经费紧张的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提升灾区教育卫生管理和队伍水平确保与灾后重建高起点的硬件设施相适应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